近日,
#超八成女大学生
接受结婚但不生孩子#
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大学生群体婚育意愿较低70%的大学生接受结婚
但不生孩子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发布了《2023-2024年普通成年人与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781名大学生和7,355名普通成年人。普通成年人中,未婚占比27.3%,已婚占比66.1%;大学生中,有伴侣的占比30.4%,无伴侣的占比69.6%。
调查发现,年龄在18到24岁阶段的普通成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恋爱、结婚和生育意愿较低。认为拥有婚姻不重要的大学生占比为51.8%,认为拥有子女不重要的大学生占比为59.4%。
特殊婚恋情况的接受度
调查结果还发现,70%的大学生接受结婚但不生孩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婚育观调查报告》主要执笔人陈祉妍表示,大学生群体中有52.9%的男生、85.3%的女生接受结婚但不生育,33.3%的男生、56.0%的女生接受相爱但不结婚。11.0%接受生孩子但不结婚。
21.7%的普通成年人接受生孩子但不结婚。
经济压力显著影响婚育意愿女性更担心职业晋升受阻
经济压力
调查显示,在普通成年人中,收入较低的人群往往婚育意愿较低,他们担心结婚和生育带来的经济负担。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倾向于放弃或推迟生育,因他们面临就业和经济保障的双重压力。
性别差异
女性更担心婚育对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而男性对婚育的接受度较高,但同样受到经济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报告认为,当代年轻人的婚育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压力、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他们的婚育意愿。面对这一趋势,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积极婚恋观的引导,为婚育女性提供更多的社会经济支持,为适婚人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今年以来
从国家到地方,
育儿政策的利好消息不断。
实实在在为有娃家庭减轻负担!
国家层面:
推出普惠的育儿补贴政策→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相关举措→
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层面:
推出女职工产假社保补贴政策→
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那么,
这些政策是否会影响
你的生育意愿呢?
一起动动手指,做个小调查吧~
⬇️
小调查
本期封面:
图片源自网络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中国网、观察者网等
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王冰鑫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