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女装尺码“缩水”的吐槽越来越多,带着这样的疑问,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实测了多款网红女装。
记者测评发现,多家网红女装市场上的上衣尺码都有“缩水”之势,上衣较紧身和短小,不少女装T恤的胸围和肩宽均比市面上的童装尺码更小,而不少标称“均码”服饰,实际大小相当于小码甚至加小码,并不一定适合普通体型。
测评员实际体验发现,前述多家店铺的上衣虽然可以上身,但较短且紧,有勒肩、勒胸等不适感,活动时有束缚感。另一方面,有店铺女装实际尺寸和网售标注的尺寸不同。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热门店铺,尺码被简单地切割成“均码”和“PLUS码”,两者分别对应的是市面上常见 155号和160号尺码。但如果以体重的视角定义身材,在这些网红服装店推崇下,恐怕只有50公斤以下的体重才能穿得下这些衣服。(澎湃新闻网7月17日报道)
女装尺码缩水,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个时代,消费主义越来越勃兴,劫持审美,营造消费恐慌,从而诱导消费者买下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很多人疑惑的是,女装尺码缩水,岂不是等于拱手让大尺码市场被其他企业占领,为何这还是消费主义勃兴的结果呢?
消费主义潮流,以及背后的资本、文化、社会心理推力,构成一个相互交叠的动力源,目的是使得女性和男性都对各自的存在状态产生极大的不安,生发自我焦虑,这样一来,非但服装、鞋帽,还可以刺激日化品、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美容护理服务、健身服务等一连串产业环节、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对于男性而言,消费主义潮流不仅仅会刺激他们应当为女性买单的要求,而且还频繁制造身材焦虑、肥胖不安以及最最核心的性功能疲弱。虽然男性通常很难被唤起频繁在服饰产品上买单,但资本和产业会收获男性基于自身焦虑和自卑等多方面的不安,在其他方面的更多订单。很多电商网站上,面向男性消费者不仅仅包括钓鱼设备、游戏装备,还有就是改善性能力以及减小腹、增肌的功能物品/药品。当然,另一方面,电商和实体商业也会千方百计诱引男性消费者的很多并不利于健康,但可以带来快乐的消费项目,比如啤酒、含糖饮料、白酒,以及电子烟等。
而对于女性来说,消费主义潮流的套路大体相似,也就是通过贬损大部分女性消费者的本来状态,蛊惑女性应当为自己的身材状态、容貌状态感到不安,强调这不仅仅是“女为悦己者容”的问题,更会牵涉到广泛的社会排斥。
这种情况下,女性不仅会在购买衣物时,自动接受相关的PUA,买下跟自己身材根本不相匹配的衣物,而且还会持续购置甚至超过自己食宿成本(如果已经组建小家庭的女性,则为家庭食宿成本的人均消费额)的化妆品、营养品、膳食添加、中草药辅助护理物品、医疗器械以及美容、整形服务。越是投入,焦虑越强,因为消费主义潮流会以广告、影视剧、明星活动示范、媒体报道和自媒体消息等各种方式,铺天盖地宣扬女性光鲜亮丽的形象,透露大量女性在这些方面掀起激烈“军备竞赛”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较为肥胖甚至体重稍稍超标的女性,焦虑感往往爆棚,虽然她们其实仍能通过线上电商或线下零售门店买到符合自己身材尺寸的衣物,但高度担忧自己被排斥出正常女性的序列之中,因而不得不想尽办法朝着所谓正常女性的方向努力,压缩购买正常身材尺寸的衣物。这些女性,以及原本就已经通过严厉自控来实现减重目标,勉强符合衣物小尺码要求的女性,还会被消费主义潮流反复规训,因为时尚潮流进入病态状态,就必然带来尺码继续缩水,宣扬一种骨瘦如柴才是健康的荒谬观念。
这当然是绝大多数女性无论如何,哪怕是大幅牺牲自身健康和正常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为代价也无法达成的目标。而消费工业会“贴心”地为这些“失败”女性提供替代服务,比如保健品、减肥药、健身训练,源源不断地开发出可以反复割韭菜的新生意门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现女装尺码甚至小于童装的现象,并不能止于追究相关网红女装店铺、厂商错误执行国家服装尺码标准、家中女性群体焦虑的责任,而必须更为深入地检讨整个商业、社会文化氛围中,千方百计诱引消费、贬损客户的经验习惯和套路。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