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赶稿眼睛酸胀,“屏幕眼”自救指南请收好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新闻工作者常年与时间赛跑,昼夜伏案,紧盯屏幕写稿、编版已成为工作常态。然而,伴随而来的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问题,也频频困扰着广大媒体人——这正是“屏幕眼”的典型表现。

“屏幕眼”是健康警报

岳阳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指出,视疲劳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用眼强度超出视觉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编辑、记者在长时间紧盯屏幕赶稿时,眼睛会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更值得警惕的是,人们在专注看屏幕时,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导致泪液蒸发过快,眼表干燥。同时,睫状肌因持续收缩调节焦距,容易引发眼部酸胀、视力模糊、头痛等不适。若在黑暗环境中熬夜工作,瞳孔放大,进入眼底的蓝光增多,长期如此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伤。

此外,屏幕与周围环境光线对比强烈,也会加剧视疲劳和头痛的发生。若不及时干预,长期近距离用眼还可能伴随睑板腺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慢性干眼,诱发青光眼等严重眼病。

六招缓解“屏幕眼”

针对新闻工作者的用眼现状,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屏幕眼自救指南”:

1.“20—20—20”法则

每使用电子设备20分钟,就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持续20秒。这个简单的习惯能有效放松睫状肌,缓解视觉紧张。

2.眨眼训练与眼部运动

有意识地进行完全眨眼练习:轻闭眼2秒→用力闭眼2秒→睁眼2秒,循环进行。建议每天练习10次,每次1分钟。也可缓慢转动眼球,上下左右各停留6秒,重复6次。

3.科学热敷

使用40—45℃的热毛巾或热敷眼贴,每天早晚各敷眼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帮助睑板腺脂质融化,提升泪膜稳定性。

4.优化工作环境与姿势

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均匀,避免屏幕反光;调整屏幕亮度和字体大小至舒适状态。阅读或写作时应保持35—40厘米的用眼距离,每半小时休息10—15分钟。

5.饮食调理

多摄入南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增强眼睛的耐干能力。

6.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若干涩、灼热、异物感等症状持续存在,应警惕干眼症。干眼并非单纯缺水,而是泪膜生态失衡,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类型,进行个性化治疗。不可盲目使用眼药水,以免加重眼表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养生   屏幕   眼睛   指南   岳阳   眼部   工作   损伤   光线   头痛   疲劳   新闻工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