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宗家遗产纠纷是一起家族内部的私事。
但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这场继承纷争迅速升级为全民围观的大戏。
除了家族成员自身的博弈,一些边缘人物的突然登场也让舆论场变得愈发复杂。
7月中旬,一位名叫史晓燕的女性,因“杜建英老同学”的身份站上了公众视野。
她的一番发声,不仅没有替朋友争得舆论好感,反而激起网友强烈反弹。
她为杜建英“喊冤”,为宗馥莉“定罪”。
本意或许是想表达支持,但公众并不买账,甚至还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一些神通广大的网友,甚至将其过往的黑料都给扒了出来......
说起来,杜建英是作为继承案件核心人物之一。
其实,她本人并未在事件初期对外表态。
但没想到,她的一位所谓的“老同学”率先出面发声。
7月16日,史晓燕通过网络公开表达对杜建英的支持。
她称“杜建英不容易”,作为一名女性抚养三名孩子非常辛苦,希望宗馥莉能够多体谅弟弟妹妹。
这一番话初看之下带着人情味,但很快被网友指出偏颇。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史晓燕并未掌握案件核心事实。
仅凭旧交身份便开始站边,明显缺乏理性依据。
史晓燕
另外,她还引用所谓“杜建英与宗馥莉相处”的说法。
直接把宗馥莉描述为“嚣张、傲慢”的富二代,强化对立情绪。
这类模糊言论很难在公共讨论中站得住脚,反而加深了对她个人动机的质疑。
与此同时,网友也很快发现,史晓燕本人过往并非“毫无争议”的普通人。
网友爆料
据网络资料显示,她曾多次在直播中自述“净身离婚”“独自抚养三子”。
此后,还多以所谓的“女强人”形象示人。
然而,2021年起就有网友爆料称,她的人生逆转并非完全依靠个人能力。
反而是通过两段婚姻逐步累积资源,才有了所谓的成功。
史晓燕
有网友直接把捞女的帽子扣在了史晓燕头上。
另一些声音则认为她是在“包装成功学故事”,本质却是典型的精致利己者。
她的这种人设,与她为杜建英发声的立场构成鲜明对比。
公众难以接受一个“借助婚姻改命”的人物,为另一个争议角色鸣不平。
尤其当舆论普遍认定杜建英的身份存在“婚姻插足”的事实时,史晓燕的站队更显尴尬。
目前来看,她的发声并未达到“平衡叙事”的目的,反而让原本聚焦在宗家家族矛盾的讨论一度偏离。
网友批评她“帮亲不帮理”、“不明就里”,甚至有评论直接表示:“不懂就别瞎掺和。”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要是宗馥莉就一定要谢谢史晓燕,她燃烧自己,帮娃哈哈转移了负面焦点。
史晓燕
除了这次的“站队事件”,史晓燕过去与另一位公众人物的冲突也被网友迅速翻出。
那是一次综艺节目风波,史晓燕曾在直播中讥讽节目嘉宾、知名企业家向太的身体状况。
她暗讽对方“如果坐轮椅就别出门了”。
随后还在社交媒体发布长文,对向太进行“明着讽刺”。
向太一向牙尖嘴利,自然不可能示弱。
随后,其在另一档节目的“狠话环节”中回击称:“某个六十几岁的女人,失败了,还卖着蟑螂药”。
随后,她喊在评论区明确回应“说的就是姓史的那个老女人”。
这一幕至今仍被网友反复提及,成为史晓燕“语言风格激进”、“爱蹭热点”的标签案例。
还有网友指出,她曾在家庭问题上自称“为了孩子选择净身出户”,不让前夫继续要孩子。
但同时也多次谈及在两位男士之间的情感博弈。
这种“嘴上为孩子,实则为利益”的做法被看作典型双标。
于是,一部分原本中立的围观者也开始倒向宗馥莉一方。
以上黑料曝光之后,网友更加怀疑她的言论背后并非出于真情。
而是再次蹭热度,扩大个人曝光。
许多网友直指其为“话题制造机”、“流量投机者”。
到了现在,大家已经普遍认为她这次为杜建英发声,是一次“顺势营销”的操作。
杜建英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据多家媒体报道,宗庆后去世后留下了复杂的财产安排。
杜建英与其子女,通过设立海外信托控制部分股份,并计划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
宗馥莉作为宗庆后唯一婚生女儿,早已接掌公司核心事务,并推进集团重组。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公司内部老臣与新派之间的利益分裂,也为“谁是真正继承人”埋下伏笔。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对错和真相是极难分辨的,别说是外人,娃哈哈高层都不一定知晓内情。
史晓燕既不了解信托结构、法律流程,又对内部股权分布一知半解。
却偏要在公共场合表达片面情绪,显然是有所图的。
持身不正、持心不纯,引来舆论强烈反感,那也就不稀奇了。
当然,公众反感的并不只是她的言论,更在于这种“帮亲不帮理”的处事方式。
在涉及公共价值观与私人利益交叉时,人们希望听到的是理性讨论而非情绪绑架。
史晓燕口无遮拦的表述方式,成为很多人抵触她的根本原因。
史晓燕
如今,宗馥莉家族的继承案件仍在多地推进。
无论是香港法院的禁制令听证,还是内地民事诉讼的受理,都尚未有定论。
宗馥莉掌握的宏胜系与杜建英留下的资本平台,正在一场围绕控制权的较量中角力。
但在司法尚未裁定之前,公众的认知却已经开始形成倾向。
人们并不反对有人为亲人说话,但前提是要以理服人。
史晓燕的表态不仅没有客观立场,反而混淆是非,加剧矛盾。
她将私人情感凌驾于公共逻辑之上,不仅影响了事件本身的理性讨论,也消耗了公众的情绪耐心。
估计这会,杜建英恐怕都要恨死她了。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