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第三轮谈判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是否说明双方谈崩了?又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关乎毅力和实力的博弈?
«——【·斯德哥尔摩会谈·】——»
7月28日至29日,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下帷幕。两国代表连续两日密集磋商后,并未宣布任何突破性进展,这让外界对谈判前景产生疑虑。
不过,从双方后续表态看,此次会谈并非“谈崩”,而是为未来博弈预留了弹性空间。中方何立峰在会谈结束后表示,中美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就宏观经济政策、关税调整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
这一表述表明,尽管未达成具体协议,但双方仍在关键领域保持沟通。美方代表、财政部长贝森特也透露,美国目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对中国加税,二是延长关税暂停期。
这种“双轨策略”显示出美国在谈判中的矛盾心态——既想通过施压获取利益,又不愿彻底破裂对话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最终达成一项重要共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24%对华关税及中方对等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这一决定为两国在8月中旬关税恢复前争取到更多缓冲时间,也为下一轮谈判奠定了基础。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指出,此举体现了双方“维护稳定健康经贸关系的共同意愿”。
«——【·美方的双重博弈·】——»
美方在谈判中的策略呈现出明显的双重性。贝森特在会谈后强调,美国“不排除对中国加税的可能性”,试图通过经济大棒迫使中方让步。这种强硬姿态延续了特朗普政府一贯的“极限施压”风格,旨在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议题上获取更多筹码。
美方又主动提出延长关税暂停期,为谈判保留余地。这种矛盾行为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从经济层面看,美国若单方面加税,将对其自身经济造成冲击。
根据日内瓦会谈共识,美方此前已暂停24%对华关税,若恢复加征,不仅会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还可能引发中国的对等反制,进一步损害美国农业、能源等行业利益。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大选前需要展现“强硬对华”姿态以迎合部分选民,但同时也需避免经贸冲突升级影响经济稳定。这种双重考量使得美方在谈判中陷入“既要施压又要妥协”的困境。
此外,美方在谈判中提及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等议题,也暴露出其战略意图的复杂性。美国一方面拒绝支持多边合作框架,另一方面又试图在经贸谈判中附加政治条件,这种“霸权逻辑”与联合国投票中美国的孤立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中方的底线思维·】——»
中方在谈判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展现合作诚意,又坚守核心利益。尽管未公布具体的9字总结内容,但结合会谈成果和后续表态,可以清晰看出中方的策略逻辑。
中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拒绝接受美方的单方面施压。何立峰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应“尊重各自关切,进一步巩固共识”。
这种立场与日内瓦会谈中中方提出的“取消单边关税、建立磋商机制”一脉相承。
中方通过延长关税暂停期释放善意,但同时也强调“反制措施将对等实施”,彰显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这种“以斗争求合作”的策略,既避免了谈判破裂,又为后续博弈争取了主动。
在具体议题上,中方展现出灵活与原则的统一。例如,中方同意与美方就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全面深入交流”,但坚决拒绝在主权问题上让步。这种底线思维,与美方在联合国投票中“拒绝合作、坚持霸权”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90天窗口期的博弈与机遇·】——»
延长后的90天关税暂停期,将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窗口期。对美方而言,这一时期既是施压的“最后期限”,也是调整策略的“缓冲期”。若美国继续坚持单边主义,中方必将采取有力反制措施。
若美方展现诚意,双方有望在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采购等领域取得突破。 对中方而言,未来90天需做好两手准备要密切关注美方动向,防范其在科技封锁、舆论炒作等领域制造新的摩擦。例如,美方近期在芯片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中方需加强应对预案。
从国际层面看,中美博弈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贸格局。若双方陷入“新冷战”式对抗,全球产业链将进一步割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将遭受重创;若双方能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则可能为多边贸易体系注入新的稳定性。
«——【·结语·】——»
斯德哥尔摩会谈的结果表明,中美经贸关系已进入“深水区”,双方的博弈将更加复杂激烈。但正如中方所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基本逻辑并未改变。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一方的“逆行”都将损害自身利益。未来90天,世界将拭目以待,看中美能否以理性对话取代零和博弈,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