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近有一个被疯抢的食物叫,炒八掺。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这玩意儿,看了一下,原来就是河粉炒面米皮啥的,加上几种配菜混着炒,给起了名叫八掺。
郑州炒八掺是在景德镇鸡排哥全网爆火后,紧跟着火起来的。
看这乌央乌央的长队,和排队人手持的直播手机,我觉得提升群众的就业率迫在眉睫。
这闲杂人等也太多了。
这帮做自媒体的闲人,没有流量,就复制鸡排哥的路径,把流量硬生生的造出来。
他们打着享受美食的旗号,把饭店和老板都当做自己的视频素材。
谈笑风生中,把小吃店的厨子给累的趴下了。
但他们毫不在意,他们要和时间赛跑,像视频中抢吃的一样,要疯抢着把这波流量吃干抹净。
这就是流量经济下的病态炒作,和大众在流量绑架下的扭曲认知。
在这场流量狂欢中,从闻着味儿蜂拥而来的网红,到上蹿下跳硬蹭的媒体,都是功不可没。
这么扯淡的事儿,自媒体玩玩儿也就罢了。
当地的媒体也跟风起哄,让我感到无聊、庸俗和恶心。
我不是嫉妒,也不是歧视。
在我朴素的认知里,媒体是要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
比如媒体应该关注,今年秋收农民受到的影响。然后用新闻的力量,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可悲的是大多数媒体对受灾群众看不见,看得见受灾群众的媒体,也只是通过镜头告诉大家,天灾无情,农民无奈,相关部门很关心。
在评论区里博得一众网友的共鸣。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认为这不是新闻,这是广告,把事件广而告之就完了呗。
受灾的农民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晒惨,而是晒粮食。
农民想知道怎么晒粮?去哪里晒粮?晒粮有没有国家的扶持帮助?
这些能够切实解决农民困难的新闻,才是农民现在最需要的,是媒体应该及时扩散的。
事实上针对今年的烂秋雨,不仅有中央财政拨出的资金,各地又安排了相应的资金。
仅河南省财政就安排了5000万元的救灾资金,山东和山西也分别拨付1.5亿元和4000万元的救灾资金。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各地烘干机械奖补,和秋粮收获补助。
除了国家和省里的资金,地市层面也安排的有专项资金。
比如河南周口市,额外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投向应急烘干与超标粮食处置。
这里我给大家顺便提一下,信息差有多么严重啊。
前两天有人一本正经的问我,说他父亲61岁了,能否参加新农合?
各位,城乡居民医保都这么多年了,有些人还停留在新农合里,他们甚至连医保和养老,都傻傻分不清楚。
农村里绝大多数的人,对相关政策是两眼一抹黑。这时候更需要媒体站出来,持续的给农民做权威的政策引导。
有些事儿,自媒体和相关部门是干不了的,只能媒体来干。
比如这次的救灾资金,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农户烘干成本,防范粮食霉变风险的。
目前财政补贴主要流向拥有烘干设备的种粮大户,而缺乏条件的小农户则被边缘化。
拿了补贴的烘干站,既不免费也不降价为农户烘粮,还借机压价收购湿粮。他们一头吃国家补贴,一头吃粮食差价,两头赚。
为了实现政策公平保障小农户的利益,这时候需要媒体站出来,起到监督作用。
用新闻报道敦促相关部门,在结构上调整救助机制。
这事儿除了媒体能干,农民是想不到其他途径了。
我再重申一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我寄希望于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而这也是媒体和媒体人,值得尊敬的地方。
所以我坚定认为,新闻没有死,新闻也不能死。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