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年入10亿,事业正值巅峰,生命却猝然定格!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整个餐饮圈。
谁能想到,把云南菜做成全国连锁品牌的领路人,竟倒在了自己最拼的路上。
他是如何将一家小店打造成餐饮巨头的?又为什么在功成名就时,突然撒手人寰?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21日,云海肴官方发布的一则讣告让许多人感到错愕。
品牌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在昆明去世,年仅40岁。
这位把一家小餐馆打造成年收入10亿元连锁品牌的创业者,最终倒在了自己最拼的路上,连一句告别也没能留下。
不少网友在惋惜中感叹,四十岁本应是收获奋斗果实的年纪,生命却骤然止步。
也有人感慨,挣再多的钱,也换不回陪父母吃一顿饭的时光。
更令人心酸的是,医生后来指出,赵晗的心梗并非真的“突如其来”。
而是长期熬夜、身体持续透支所累积的结果。
很少有人知道,云海肴的故事,始于一个大学生“不务正业”的念头。
2004年,云南小伙赵晗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人到了北京,胃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米线。
大二那年,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云南菜带来北京。
当时身边的人都觉得他太冲动,同学们忙着考研考公,他却成天泡在食堂,仔细观察北京人对云南口味的反应。
临近研究生毕业,大家都在投简历找工作,他却悄悄在北京后海定下一间店面,着手准备创业。
父母劝他找份安稳工作,但赵晗认准的事就不回头,一心只想让全国的人都尝到家乡的味道。
为了凑齐启动资金,他几乎豁出一切,甚至还动用了父母攒了半辈子原本用来买房的30万元。
之后又拉上堂哥、同学和好友朱海琴,几个人把能凑的钱全都拿了出来,组成了一个押上全部身家的创业团队。
为了做出地道的云南味,赵晗他们还做了件旁人眼里“有点傻”的事。
他们特意从云南请厨师和服务员,连米线都坚持自己做。
同学户峰阳为了研制无添加的米线,反复试验用掉上百吨大米,手上磨出血泡也不停。
有人劝他们用半成品省事,赵晗却坚决不同意。
他觉得云南菜的“魂”不能丢,没了特色就什么都没了。
2009年,第一家云海肴在后海开业,店名取自“云南、后海、佳肴”三个词的组合。
那时候赵晗还是人大的在校研究生,开店的事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精力。
可刚开业没几天,现实就给了他一盆冷水。
谁也没料到,新店的热度还没焐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就打乱了所有计划。
后海本就靠游客撑场面,雪天里街上行人寥寥,店里的生意一下就冷了下来。
一天下来,菜卖不出40份,算下来每天要亏五六千。
发工资时,赵晗只能四处借钱,当初的冲劲被现实磨得所剩无几。
身边人劝他们趁早放弃,赵晗却不肯认输。
他带团队去中关村考察了半个月,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不是云南菜不受欢迎,而是店面选址不对。
2010年,他咬牙借了一笔钱,在中关村欧美汇开出第二家店。
并喊出一句打动不少北漂的口号: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
这次,他赌对了。
新店一开业就客满,当月便实现盈利。
那时候正好是地方菜系兴起的时候,购物中心急着引进优质餐饮品牌,云海肴赶上了好时机。
靠着汽锅鸡、香茅草烤鱼这些招牌菜,品牌很快火了起来。
2014年,红杉资本和聚霖资本主动找上门来谈投资。
赵晗提了一个特别的条件:资金必须主要用于供应链,且投资方不得干预经营。
拿到钱后,他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在昆明建起米线工厂,并与20多家农户合作,将云南的菌菇、花椒直供全国门店。
这一步,为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
到了2019年,云海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出100多家直营店,年收入突破10亿元。
当时北京、上海所有川菜馆用的花椒总量,甚至不如云海肴一家多。
站在门店里,望着排队等位的顾客,赵晗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云南菜真的走出了云南,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然而,就在云海肴稳步发展之际,2020年的疫情给餐饮业带来沉重一击。
门店关门,收入骤降,每天仅房租和员工工资就要亏掉上百万元。
赵晗曾在朋友圈写道,下雪时不冷,化雪时才最冷。
即便处境艰难,他也没有裁员。
为了保障员工收入,他多方联系,最终与盒马达成“共享员工”合作。
400多名云海肴员工临时前往盒马工作,工资由盒马支付。
这个模式后来被很多餐饮企业效仿,却没多少人知道,那段时间赵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电话没停过,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体重掉了十几斤。
疫情稍微缓和后,2024年云海肴又遭打击。
新加坡分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导致60人送医。
品牌声誉受影响,国际化计划被迫暂停。
赵晗马上飞往新加坡,亲自盯着整改。
从员工培训到食材储存,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连续一个月没睡过整觉。
他在内部会议上提到,门店越多,供应链的薄弱环节越容易暴露。
而当时云海肴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门店超过140家后,供应链出现漏洞,食材储存问题被曝光,老顾客反映味道不如从前。
另一方面,新一批走“山野风”的云南菜馆更吸引年轻人,云海肴的装修风格逐渐显得过时。
为扭转局面,赵晗投入了全部心力,行程密集得喘不过气。
刚在成都沟通完供应链,紧接着就要飞往上海巡查门店,随后又得赶回北京参加工作会议。
航班延误、熬夜加班都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朋友劝他休息,他总是说餐饮人不敢停。
去世前半年,他已经明显消瘦,常感到胸闷、冒冷汗,却总以为是太累,一直没去医院检查。
四十岁这一年,赵晗留下了143家门店,却再也没能陪家人好好吃一顿饭。
2025年9月18日晚,他在昆明因胸闷倒地,送医抢救无效离世。
四十岁的生命,定格在他一路奔跑的路上。
他让云南菜走进了全国众多城市,自己却再也尝不到店里那锅冒着热气的汽锅鸡。
联合创始人朱海琴在悼念时表示,赵晗近几年压力极大。
团队将继续完成他留下的约定,把云海肴好好做下去。
他们计划年底将门店扩至200家,并再次尝试进入新加坡市场。
只是,那个最初带领大家追梦的人,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赵晗的故事,触动了许多和他一样拼搏的人。
熬夜、忽视健康,总想着等“以后”再好好生活,可“以后”未必会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钱赚得再多,也换不回失去的生命。
事业再成功,也补不回错过的陪伴时光。
如今,云海肴店里依然飘着汽锅鸡的香气,只是后厨少了那个认真检查食材的身影,店里也再见不到那位爱和顾客聊几句的云南老板。
愿他在天堂安息,也希望我们都能记得:健康,才是拼搏路上最不能透支的本钱。
在追逐事业与财富的路上,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资本。真正的成功,未必是拥有多少家门店,而是能够安稳入睡,能与家人共享寻常晚餐。别让永不停歇的奔跑,最终换来无法弥补的缺席。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社:《云海着创始人去世,年仅40岁,当地殡仪馆回应》2025-09-19
2.云南日报:《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终年40岁》2025-09-19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