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同时限制其知识产权使用,还强行更换了企业管理层,安排外籍董事掌握决定性投票权。
这家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企业,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是全球知名的分立器件与逻辑芯片制造商,产品广泛用于汽车、工业等关键领域,对中国半导体中端突围有着重要意义。
荷兰这个动作算不上突然,前一天也就是9月29日,美国刚发布新规,把闻泰科技及其持股超50%的子公司都列入了实体清单。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此举明显是配合美国的技术围堵,把“国家安全”当成了干预商业的借口,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化原则,更让外资对欧洲的投资环境产生了动摇,并非明智之举。
面对这样的打压,中国没有选择被动承受,安世半导体七成以上的产能都布局在中国,江苏无锡等地的工厂是其核心生产基地。
中国商务部很快宣布对安世及其在华代工厂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其使用中国产的稀土材料、关键化学品和封装测试服务。
本来想只从商业层面回应,但后来发现必须打在要害上,这一招直接击中了安世的供应链命脉,与此同时,闻泰科技也启动了国际仲裁,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就在中荷争端升级的时候,美国那边也有了大动作,美国宣布将投入80亿美元加固关岛军事基地,扩建B-21隐形轰炸机基地、部署高超音速武器系统,还强化了反导和电子战能力。
关岛距离中国东南沿海仅约3000公里,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这次加固显然是为了强化西太平洋的军事威慑,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军的军事动作和科技封锁是同步推进的。
2025年,美国新增了37家中国实体到制裁清单,全面限制14纳米以下半导体设备出口,试图彻底封堵中国获取先进制程技术的通道。
很显然,美国想通过“军事威慑+科技封锁”的双轨策略,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美国的这些布局,本想牢牢锁住技术优势,可全球芯片产业的风向,已经悄悄转了。
中国在半导体成熟制程领域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国产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装备都有了突破,西方主导的“美国设计—东亚制造—欧洲设备”分工体系,正在被逐步打破。
长江存储在存储芯片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已经能通过国产工艺实现7纳米量产,龙芯CPU的性能也追平了英特尔的中端产品。
这些突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中国企业在封锁压力下自主研发的成果,更何况,中国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冶炼分离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离不开中国的重要原因。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和金砖机制,和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开展科技合作,输出芯片设备和技术标准,这种合作让非美技术生态有了成长的土壤,也让全球芯片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如此看来,荷兰打压中企和美军加固关岛,表面是地缘政治动作,实则是全球芯片格局重构的缩影。
荷兰的干预没能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化进程;美国的双轨策略也没能锁住技术优势,反而让中国产业链韧性更强。
全球芯片格局的“变天”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过去中国是规则的接受者,现在正在成长为规则的塑造者。
这场围绕半导体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谁能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据主动。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