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初夏,时任国民党息烽集中营主任的周养浩接到重庆军统总部的命令:秘密处决“电台小组”的人。处决是以“开释”为名进行的。
作为电台小组成员之一的张露萍意识到这种“开释”意味着什么,当国民党军官叫她走出监狱牢房时,她请同屋的难友给她把头发打理好,然后从箱子里找出被捕时穿的那套咖啡色薄呢连衣裙,又领出被收存的小皮箱,取出那个压在箱底的绒布盒子。
张露萍对着难友微微一笑,然后打开绒布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枚镶嵌着红色宝石的戒指,精致的设计让难友不禁投来羡慕的眼光,然而张露萍接下来的话却又让难友掉了泪。
“这枚戒指真好看啊!可惜我再也没有机会戴了。你看到盒子里的胭脂了吗?帮我化最后一次妆吧!”
张露萍的话里没有任何惧怕的情绪,反而多了一份豁达和解脱。往往越平淡的话语,越可以在某个时刻击入人心。难友一边落泪一边给张露萍的嘴唇上涂上胭脂。
一番准备后,张露萍跟着电台小组的成员们来到距离息烽监狱约三公里的树林里,拿着枪的国民党士兵让他们到仓库里休息一下,说是还要继续赶路,然而等他们走上台阶后,国民党士兵却朝着他们开了枪。
张露萍为何会被关押到国军把守的息烽集中营呢?她又为何而死呢?我想荧幕前的你或许听说过小萝卜头的故事,但未必听说过张露萍的故事,其实当年张露萍和小萝卜头曾被关押在同一间牢房里,而小萝卜头则称呼她为“253号妈妈”。
要说清张露萍的故事,我们需要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21年。这年5月,张露萍出生在四川一个贫苦人家,童年的穷苦生活让她看清了黑暗的现实。上个世纪30年代她在成都念中学时,通过当时中共四川省军委负责人车耀先的女儿车崇英,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在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下,张露萍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也是在车崇英的介绍下,张露萍加入了当年的青年核心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都部队,之后跟着组织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冬天,在车耀先的帮助下,张露萍离开成都来到延安。可是,到了西安不久后,正在旅馆休息的张露萍却被国民党的人给盯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张露萍的大姐嫁给了川军军阀余安民,当他得知张露萍要动身前往延安后,立刻将此消息上报给西安国民党当局。
为了摆脱国民党的监视,张露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黎琳,然后通过各种办法才逃出西安。可是两年后的一个秋天,有人看见张露萍又出现在成都街头,她穿着一身做工精良的裙子,打扮得非常好看。然而几天后,她又不见了,这期间发生了何事?
已经化名为“黎琳”的张露萍来到延安,在来延安的路上,张露萍看着窗外掠过的黄土高原,心中暗暗发誓:“这次去延安,一定要为民族解放献出全部力量。”
抵达延安后,天色已经不早了。张露萍吃力地拖着装满物品的行李,在拥挤的人流中最后一个挪出车厢。忽然,一双有力的手接过她的行李,她抬头,正好对上对方温和的目光。一番介绍后,张露萍得知对方叫李清,比她大一岁,也是来延安学习的。
在延安,张露萍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她进入陕北公学继续读高中。在此后的日子里,延安河边的晨读声中,总能听见两个人探讨革命理论的声音;在窑洞前的星空下,总是可以看到两人散步的身影。
1938年,张露萍突然提出要上前线,但是组织上没有答应,而是将她分配到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和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策略及工作方法等。
这项安排虽然让张露萍感到意外,但是她还是选择以大局为重,压下想要奔赴前线的热血,将精力放在眼前的学习上,没过多久,张露萍就掌握了密写、发报、照相等许多地下工作的本领。
在忙碌工作和学习期间,张露萍和李清也在组织的批准下步入婚姻。然而,刚刚度完蜜月,结婚不久的张露萍就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去重庆工作。为了遵守纪律,张露萍没有告诉丈夫李清去重庆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善解人意的李清也明白,如果妻子不愿意说,那自然有她不说的道理。
虽然不知道妻子要去做什么工作,但身为丈夫的李清还是非常关心她的,他亲自送张露萍到延安兵站,由兵站送她去重庆。看着妻子离开的背影,李清心里百感交集,他盼望着妻子可以早点回来。
1939年10月,张露萍抵达重庆后,她特意嘱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延安的康乃尔同志给李清带回一包糖,意思是让李清放心,她已经顺利抵达重庆了。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包糖竟然成了张露萍送给李清的最后一份礼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刚到重庆没多久,张露萍就接到时任统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叶剑英发来的指示,说经过组织上的安排,决定要让她打入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特务系统。
至于叶剑英为何选择张露萍来做这份工作,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这个工作更加重要(组织原计划是想让张露萍做川军统战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报;二是他们所在的周公馆门外不远处就是戴笠的特务机关,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电讯监察科干部张蔚林和军统电讯总台报务主任冯传庆每次来送情报,都要经过戴笠的特务机关,非常不安全,急需一个秘密联络站来中转情报。
而此时的张露萍也有了新的身份——张蔚林的妹妹。任务下达后,叶剑英联系了张露萍,给她下达了三项任务,分别是:领导张蔚林、冯传庆的工作;直接与南方局联系传递军统的情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在军统内部发展党员、扩大组织。
为了更加方便地开展工作,张露萍摇身一变成了穿着蓝色旗袍,围着白色围巾的富家千金。这就解释了我们上文提到的那部分,即张露萍在躲过国民党士兵的监视后,为何又出现在重庆街头的原因。
随后,张蔚林在军统申请了一套位于嘉陵江边的房子,这个房子,就是后来中共南方局和潜伏进军统电台情报小组之间的秘密联络站。而张露萍这个延安大学生也成了我党的情报工作者,由于她工作的特殊性,所以才和丈夫李清断了联系。她和李清刚结婚,感情正是浓烈的时候,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她选择割舍自己的这部分。
后来,在组织的批准下,张露萍等人成立了“中共军统局电讯总台特别支部(七人小组)”。在文章开头,我们已经知道了七人小组最后的悲惨结局,那他们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送进”国民党的监狱中呢?
在那个时候,张露萍除了每天要伪装自己的身份与特务周旋,还要领导这支特殊团队从事绝密的情报工作。白天时,他们分头工作,到了晚上,他们则秘密聚会交流情报。张露萍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把同志们从军统机关截获的情报送到中共南方局或者直接发往延安,此时,军统几百个电台和上千电讯人员的秘密任务就掌握在我军手里了。
然而就在绝密任务行动期间,不幸的事终究还是上演了。1940年寒冬,张蔚林被戴笠的特务抓捕,他们在张蔚林家搜出一张写着“七人小组”名字的名单。当晚,冯传庆到周公馆请求帮忙,叶剑英决定让他秘密去延安,并送给他一件皮大衣进行伪装,但他还是被特务给认出来了,没过了多久,敌军靠着那张名单找到了张露萍等人,就这样,七人小组被关押到国民党息烽集中营。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蒋介石雷霆大怒,他没想到在戴笠的领导下,对方竟然可以打破情报网“钻进”内部,蒋介石开始怪戴笠,觉得他很无能。挨了批评的戴笠把怨气撒到七人小组身上,对他们严刑拷打,但最后得到的只有八个字:“一再诘讯,坚不承认。”
在监狱中,张露萍和同为难友的徐宝芝拜为姐妹,徐宝芝的孩子孙达孟出生后,张露萍非常照顾她,每天早上喝稀饭时,她会用嘴将稀饭里面的米粒嚼碎,然后煲热喂给孙达孟喝。除此之外,张露萍还花钱让看守买了一只鸡,炖汤给孙达孟喝。
难友李仁夫看张露萍身体越来越虚弱,便自掏腰包买了一只鸡送给她,让她吃了增加营养,但是张露萍坚决不吃,她说监狱里还有孩子,她要等鸡下蛋后,把鸡蛋留给孩子们吃,张露萍口中的孩子除了孙达孟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小萝卜头。
监狱里的大人们被张露萍的爱人所感化,他们纷纷让这几个孩子认张露萍为干妈。多年后,孙达孟回忆说:
“露萍妈妈是个很温暖的人,我现在对她都有印象。她并不像照片上圆圆的脸,她其实很瘦,整个人看起来青春气息很强。她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是很活泼,也很大方的一个人。在我的记忆里,她皮肤很白,她不像我母亲那样惯着小孩,她对我们很严格,但她又很慈爱,每晚特务们毒打犯人时,她就用棉被裹住我和小萝卜头,跟我们说话,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张露萍没能看到孙达孟长大,她死在了1945年的夏天。因为张露萍的身份特殊,所以她的真实身份也随着她的牺牲而被掩埋。再加上她长年从事秘密工作,多次化名化妆,在缺乏证明资料的前提下,张露萍很容易被认为是军统特务。
就在张露萍做地下工作的那几年,一位抗大的同学告诉后任国家交通部部长的李清,说她曾在重庆见到过张露萍,她一身豪华打扮不说,还挎着国民党军官的胳膊在大街上随意行走。
同学的一番话让李清十分震惊,他没有办法将同学口中的“她”和张露萍联系起来,但是因为李清已经和张露萍彻底失去了联系,所以他也没办法向她求证事实,他只能怀着十分痛苦的疑虑,等待着组织有一天可以告诉他真相。只是让李清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等,就是44年。
1983年夏天,雷英夫向叶剑英报告张露萍和其他6位烈士的调查结果,听到张露萍这个名字后,叶剑英立刻说道:“张露萍这个同志我记得!”经过反复调查后,工作组的同志也找到了张露萍之前的名字——余硕卿。确认身份后,《光明日报》就此刊登了关于张露萍从事地下工作的报道,也澄清了张露萍不是军统特务一事。
直到这时候,李清才知道他的妻子先后被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及贵州息烽监狱等地,也知道了他的妻子遭受了长达五年的痛苦。
如今,岁月流转,张露萍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她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勇前行,她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