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几处清猿哀落木,满天寒露湿蒹葭。”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秋残如血的季节,寒露节气到了。
寒露节气是深秋时节的开始,来到寒露节气也就意味着大雁南飞,菊花也开始傲霜盛开,而天气也会越来越凉爽起来,这个时候人们也要进入忙碌的秋收,以及开始为越冬做准备。
今年的寒露节气来的比较早一些,也就是秋分和寒露交节的时间是明日上午的8时40分56秒,因为属于上午入寒露节气,因此今年属于“早寒露”,民间有“早寒露,农夫不得闲”的说法,说的就是寒露节气来的早,农夫收割和播种会比较繁忙。
寒露节气作为秋季最后一个月的开始,这个时节也是秋收的关键期,并且也是霜叶渐红,景色特别秀丽的好时节,而今年的寒露还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大家也开始辞别父母和亲人,准备踏上返程的道路。
寒露是九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
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如果说白露时暑气尚未完全消退,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如果我们有心,从这个节气过后,清晨会发现花花草草总会湿润润的,若是再早起一点点,会发现花花草草上面偶尔会一层淡淡的霜,这就是“露气寒冷,将凝为霜”此时,我们可以在空气中感受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寒露饮茶
秋天养生的关键,就在于“外御寒、内润燥”。顺应气候变化,保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避让秋天的肃杀之气。在疾病多发的秋季,不妨喝些茶,既可防秋燥、秋乏,又能强体养生。按中国传统,秋天被分为了初秋、仲秋、深秋三个阶段,这是气温开始由高向低转换的过程,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饮茶也应随着气候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品饮方式。
深秋饮茶可适当喝一些普洱生茶、武夷岩茶、白茶、红茶、和熟普
深秋,即农历节气的秋分、寒露至霜降时段。这个阶段气温继续下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同时,深秋时节树木凋零,容易产生抑郁伤感的“悲秋”之情。
因此,这个时节饮茶,应以红茶、熟普为主,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可适当喝一些普洱生茶、武夷岩茶和白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秋天喝普洱茶,既能养胃护胃,又能养心定神,再加上,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带给我们的人生领悟是不一样的。特别适合在这个“悲秋”的季节,品一品人生的滋味,提醒我们爱惜生活,珍惜当下,减少“再品已是茶中人”的遗憾。
老茶如普洱老茶、老白茶、老黑茶等。老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因此饮老茶时,要大碗或大杯饮用,且一定要是热饮。
老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老茶茶汤的水分在体内运化,可以帮助身体带走夏季积聚体内的阳火,性质温和的老茶,没有生茶或者绿茶的寒凉,也没有红茶的温热,是最好的秋季茶饮。
“秋燥”是指因秋天天气干燥而引发的身体不适:鼻敏感、口舌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嘴唇干裂、感冒咳嗽、流鼻血等等。此时可适当喝一些白茶、老白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内经》上说: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肾。肺主气,司呼吸,人体必须依靠肺呼吸,呼吸器系统顺畅,身体运行自然变好,润肺便是养元气之原,只要元气充足,免疫力自然提升。秋天是养肺的关键时期,养好肺,就能养好全身。
1、普洱茶
普洱茶的秋茶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谷花茶”,其采制期通常在秋分至寒露之间,正好赶上云南茶山脚下的稻谷扬花而得名。
由于云南的秋季多为旱季,日照充足、雨水较少,这样的气候迫使茶树生长放缓,为了锁住水分,叶片会长得更为厚实。
▲普洱谷花茶
在此过程中,鲜叶也积累了丰富的可溶性糖类与果胶物质。因此精心采制而成的谷花茶,是普洱茶家族中当之无愧的“清甜担当”。
对于新入坑的茶友而言,谷花茶无疑是绝佳的入门之选,其泡开后虽不及春茶那般拥有强烈的茶气,但胜在品饮更显清甜润口。
▲普洱谷花茶汤
茶汤入口甜润、汤中带蜜香,回甘迅速、余韵绵长。若偏好醇厚风味,适当陈放2~3年后,其清甜会逐渐转化为更饱满的蜜韵,层次感更丰富。
综上所述,秋茶虽不及春茶那般芽叶细嫩、口感鲜灵、水路细腻,却自成一派、展现出高扬的秋香与甜润的汤感,这是季节赋予秋茶的独特风味。
秋分已至,不妨静心品饮一盏别具风味的秋茶,每一口茶汤都藏着秋天沉淀的温柔,你是否也曾被一款秋茶打动过?欢迎评论分享你的品鉴体验~
易武 | 雨林深处藏瑰宝—帕溪河
在云南勐腊县的云雾深处,藏着一处被时光遗忘的秘境——帕溪河。这里没有喧嚣的车马,只有苍茫的林海;没有华丽的雕琢,只有最本真的自然馈赠。如果说每个茶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那么帕溪河便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怀揣珍宝的隐士。
云雾深处的桃花源
帕溪河村静卧在易武山峦环抱中,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珍藏的宝盒。这里的空气总是湿润的,带着原始雨林特有的清香——那是腐殖土与野生兰草混合的气息,是千年树木吐纳的芬芳。
清晨,整个村庄笼罩在乳白色的雾海中,仿佛漂浮在云端。彝族阿妈们背着茶篓,身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她们要去往那些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古老茶园。
一扇磨的传奇
在帕溪河的深山中,藏着一个名为“一扇磨”的神秘茶园。它的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偶然——多年前,村民在这里发现了一块残缺的石磨,另一扇已不知去向,仿佛时光在这里按下暂停键。
这里的茶树与参天古木共生共荣,虬劲的枝干上爬满了苔藓,每一片茶叶都汲取着天地精华,沉淀着岁月滋味。采摘这些茶叶需要付出艰辛代价——骑摩托车颠簸3-4小时,再徒步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但也正是这份不易,让每一片茶叶都显得格外珍贵。
帕溪河的茶,是值得用心品读的篇章。
注水冲泡,茶汤呈现琥珀般透亮。香气渐渐舒展,不是张扬的扑鼻,而是优雅的绽放——仿佛是山野间的百花蜜香,又带着雨后的清新凉意。
轻啜一口,茶汤细腻如丝绸滑过舌尖,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醇厚与甘甜。初始是易武茶特有的柔美,继而展现出帕溪河独有的力量感,像是温和的学者,言语轻柔却字字珠玑。
回味间,喉韵清凉甘甜,生津绵长。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帕溪河的云雾缭绕,听见山泉潺潺,感受到那片原始雨林的呼吸与脉动。
帕溪河茶的珍贵,源于天地人的共同成就。这里的茶树在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长,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树龄让它们根系深扎,汲取着地层深处的矿物质。年降水量1800毫米的滋润,18℃年均温的呵护,造就了茶叶丰富的内容物质。
彝族茶农世代守护着这片茶园,他们遵循传统采摘制作工艺,因为交通不便,每一片茶叶都凝结着超乎寻常的人力心血。年均仅1吨的产量,让帕溪河茶成为茶界难得的珍品。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帕溪河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这里的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更加深沉。
品一杯帕溪河茶,不只是品味一种饮料,更是品味一片净土的自然精华,品味彝族同胞的匠心传承,品味时光在茶叶上留下的印记。它不争不抢,却自有光芒;它不喧不嚣,却令人难忘。这就是帕溪河——易武茶区中那位谦逊的隐士,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与赏识。云雾深处藏瑰宝,一叶一韵皆自然。若得帕溪河上茶,不负人间四月天。
当我们举杯啜饮,咽下的何止是茶汤? 那是被现代文明淡化的——森林的呼吸,时间的耐心,以及苦尽甘来的生命原力。
2、白茶
秋天多饮品质纯正的老白茶,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不仅有助于生津润肺,白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生病,健康养生。白茶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并且茶水补水润燥的功效明显强于白开水。
2025年大树白茶龙珠
精选云南高海拔勐海地区的大叶种茶树春茶为原料,每颗龙珠均采用传统手工揉捻工艺制作而成。外形圆润紧实,宛如珍珠般熠熠生辉。打开棉纸包装,干茶香气清幽,带有淡淡的蜜香和花香,还夹杂着云南大叶种特有的山野气息。
冲泡艺术 唤醒茶魂
冲泡白茶龙珠是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建议使用盖碗或玻璃壶,水温控制在100℃之间。
首泡先唤醒茶叶,第二泡开始品饮。看着紧实的龙珠在热水中缓缓舒展,如同花朵绽放,茶汤逐渐变为清澈的金黄色,十分赏心悦目。
滋味无穷 层次丰富
茶汤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清甜柔和的口感,随后是浓郁的花果香气在口中蔓延。
大树白茶龙珠的特点在于其滋味的层次感:前调清甜,中调醇厚,后调回甘持久。
与其他白茶相比,云南大树白茶龙珠因树龄较长,内涵物质更为丰富,茶汤更加饱满厚实,耐泡度也更高,一颗龙珠可冲泡10余次,滋味依然甘甜。
茶闲心静 养生之道
白茶素来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而大树白茶龙珠因其原料优质,陈化潜力更为突出。
2025年的新品现已适宜品饮,清新爽口;若存放数年,滋味将更加醇厚,药用价值也会更高。
品饮白茶龙珠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繁忙生活中,泡一颗龙珠,看茶叶沉浮,品茶汤甘甜,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3、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甘润淳厚,生津不断。同时,普洱熟茶、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熟茶专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发酵工艺是熟茶研究的重中之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曾在实验中记录了后发酵的熟普分解油滴的过程同时,醇厚温和的熟茶,可以附着在胃的表层,产生保护层,消炎杀菌的同时,也能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4、红茶
寒露之后,早晚渐渐寒凉,常有薄雾侵袭,体质虚寒湿的朋友尤其应注意保暖驱湿,因此深秋时节最宜茶品还有红茶。
红茶能够去油腻、协助胃肠消化、增进胃口,并健壮心脏功用。秋天我们为了贴秋膘,常常大鱼大肉,但是经常大鱼大肉会让人消化不良,此刻喝红茶可消除油腻,并协助肠胃消化,有助于身体健康。秋冬时节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减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且汤色胭红,能给人以温暖感觉。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寒露三候
一侯鸿雁来宾 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时而排成个一字,时而排成个人字,成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符号。
二侯雀入大水为蛤 进入深秋,寒气逼人,雀鸟们都因为冷而躲藏起来,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古时候人们认为贝类蛤蜊的条纹和鸟雀很像,认为蛤蜊是鸟雀变的。
三侯菊有黄华 寒露尽了,漫山遍野的菊花一夜之间凌寒怒放。
寒露时节,花草树木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这个时节往往和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相遇。重阳节邀约亲朋,登高远望,看层林尽染。蛐蛐声响,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厚衣服了。南方此时阳光和煦,是出游的佳时。赏花、垂钓,不亦乐乎。
寒露养生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1. 饮花酒 此时菊花盛开,有饮“ 菊花酒 ”除秋燥的民俗,这一民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2. 吃芝麻 中医有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的养生理论,寒露到,这时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就有了 “ 寒露吃芝麻 ” 的民俗,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3.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4. 吃螃蟹 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5. 吃柿子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寒露前后,柿子成熟。柿子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除了营养,柿子因其与“事”、“世”等字谐音,还有着吉祥的寓意.
寒露时节,除了柿子,还有“寒露蜜桃”、石榴、橙子、橘子等水果正当令,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诗词
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唐代: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唐代: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幸白鹿观应制》
唐代:沈佺期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代: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唐代: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代: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镜中》
作者:陈昂
镜中双鬓雪,相见更相怜。
偃蹇居牛后,敲推敢马前。
一家寒露叶,万事暮秋蝉。
开口不曾笑,人间八九年。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代: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宋代:曹彦约
久谓热当雨,兹来归近家。
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
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
一江三十里,直欲问仙槎。
《江夜》
宋代:陈珏
篷窗凭望渺无涯,日暮孤舟泊浅沙。
几处清猿哀落木,满天寒露湿蒹葭。
乡心恻恻天难晓,往事茫茫月欲斜。
一自飘零江海上,不胜双鬓惜年华。
《玉蝴蝶》
宋代: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 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授衣还田里
唐·韦应物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
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
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
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宿瓜州
唐·李绅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分享有关茶和茶文化的故事。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