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你明明希望他们能消失在你的生命里,可他们偏偏像牛皮癣一样粘着不肯走。
尤其是在两性关系里,负面人物如小人和“烂人”总能让我们疲惫不堪,一次次怀疑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我曾苦恼那些总想破坏感情的人,也无力应对那些毫无底线的恶意,直到有一天,这一切居然悄然改变了。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或许是男友(或女友)背后的好友,总在背后议论你的不是;又或是前任绕着圈圈,制造无端麻烦;还有那些嘴巴比刀子更快的同事、朋友,在感情里煽风点火,好像只有看你狼狈他们才安心。
这些“小人”,往往让本就复杂的两性世界变得污浊甚至令人绝望。
而最痛苦的,就是身边人的轻描淡写——“别和他们一般见识啦”。
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
我曾用尽各种“聪明”的法子,试图让这些烂人自动退出舞台。
我装作冷漠,设法回避争执,给对方下套,甚至寄希望于所谓的“以德报怨”能感化他们。
但现实却无情地教育了我:他们不会因为我的礼貌而消失,只会变本加厉地蹭着我的善良,享受我不断让步的焦虑。
一次次失望后,我几乎认命认为,这是两性关系的必经阵痛。
就在我常规武器失效时,我偶然读到王阳明晚年的一句话:“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很多人解读这句话很深奥,但我愣了一下,反倒觉得他说的是最笨的办法——不用自欺欺人地假装聪明,不做各种花哨防御,只需把道理真的活出来,踏踏实实付诸行动。
于是,我开始一点点调整自己。
不是收起锋芒,而是彻底不去依赖那些“虚伪的善意”。
例如,再碰到那些在背后搞鬼的“小人”,我不再反复琢磨他们的动机,只直接表达我的底线:你说的话让我不舒服,以后请不要这么做。
面对不断试探的坏人,我不再在乎他们怎么看我,也不奢望对方能主动改变,只是一遍遍坚定地划清界限,然后平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那些看似“笨拙”得近乎幼稚的行为,刚开始我也心里发怵。
会不会让我变得格格不入?是不是太直接、太冷漠了?可出奇的是,自从我放弃了用“聪明”伪装自己、讨好别人以后,那些小人、烂人竟然自动开始远离。
有人在背后议论我,我只冷静地回应事实,没有情绪上的附加;他们感觉不到我的软肋和情绪反馈,自然失去了把我当靶子的兴趣。
比如,曾经有个朋友总喜欢拿我和伴侣的私事开玩笑,挑拨我们的情绪。
过去我会暗示他闭嘴,比如用“哈哈,你真幽默”“别这样说啦”来含糊带过。
但结果只会让他觉得有趣,继续挖苦。
后来我照着“笨办法”来——平静但坚定地告诉他,“你这样说让我很不舒服,也影响了我们的关系,请以后注意。
”那一刻气氛确实有点僵,但他短时间内变得谨慎许多,我们的友谊也因此更加真实,不再被小人的游戏拖下水。
又一次,一位“不太友善”的同事暗中传播我和恋人之间的敏感话题。
以前我难免在背后生闷气、找朋友吐槽。
但这次我直接在众人面前确定事实,把不实的信息澄清干净,然后公开表达我的原则——隐私不是你可以随意议论的东西。
从此,那些恶意低头于我的态度,哪怕他们还存在,却像空气一样不再侵扰。
我不再为那些烂人纠结,他们最终淡出了我的世界。
也许你会问,这样真的没什么难的吗?当然有。
有时需要狠下心,有时注定会得罪人。
但那种凛然的力量,源自你愿意踏踏实实活出内心的标准,让那些打小算盘的人知道你是真正经过人生考验的。
自然而然的,烂人、小人都对你失去兴趣,最后“消失”了。
王阳明的“笨”办法不过是:知行合一,你所真正认定的价值,以骨子里的坦率去践行。
这不是一时的情绪激烈,更不是炫耀自己的成熟,而是相信自己,有底气拒绝不值得的痛苦。
这样,你会发现,两性关系里那些小人、烂人原来也只是风吹来的尘土,当你真正活出自己,他们又怎能留在你的世界?
别再想着用高明手段周旋那些烂人。
有勇气做自己,敢于面对、敢于表达、敢于守护边界,才是真正治愈一切的“笨办法”。
等你活成了你最真实的模样,所有的小人、烂人都会自然而然消失。
原来,最简单的方法,也许最有效。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