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的那个下午,当年近八旬的何遂说出“是你父亲催我离开"时,泪水止不住地流。
吴韶成才明白,父亲用自己的命,换了挚友的生。
保定军校的花名册上,何遂的名字在前,吴石的名字在后。
何遂
一个是二期生,一个是三期生,按说没什么交集,偏偏两人都是福建闽侯老乡,见面就用方言聊天,旁人听着像外国话。
何遂年长六岁,性格豪爽。
吴石沉稳内敛,酷爱读书。
两人的共同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痴迷。
《左传》《战国策》,吴石能整篇背诵。何遂也不差,随口就能接上几句。聊起苏东坡的书法,两人能从午饭聊到晚饭。
吴石刻过一枚闲章——"戎马书生",这四个字,也是何遂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何遂任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吴石在国防部史料局当局长。
一个在立法机构,一个在军事系统,职位不同,理念相通。
中秋那年,吴石虚岁五十。
何遂提笔写下《百字令·对酒当歌》。
"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多少英雄,古今人物,去去长江水。"
豪情万丈的词句背后,藏着对时局的忧虑。
湘桂大撤退时,难民挤满了铁路沿线。吴石下令军列加挂车厢,能救一个是一个。
何康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同学,就是那时候挤上火车的。
吴石还派副官护送缪希霞和何达一家。
那位副官叫聂曦,后来跟着吴石去了台湾,再也没回来。
抗战胜利后,两家人都回了南京。
何遂住愚园路俭德坊,吴石常来做客。客厅里,两人用闽侯方言聊到深夜。何家的孩子们听不懂,只觉得"叽里咕噜"的。
那段时间,吴石经常从福建往返上海,情报就藏在随身的公文包里。
何家成了中转站,危险吗?当然危险。
隔壁就住着毛人凤,吴石照样来,两人还合作了一幅画——《长江万里图》,何遂作画,吴石题诗。
长卷六十多米,画的是江山,题的是壮志,这幅画后来被何家珍藏了八十年。
台湾的夏天,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何遂带着女儿何嘉赴台,名义上是探望妻子和次子何世平。
实际上,他和儿子何世平都在为组织工作。
何世平早就潜伏在台湾,何嘉也是奉命而来。
父女俩和吴石接上头后,局势就开始变得微妙。
街头时常响起枪声,恐怖笼罩全岛,何遂住在台北,每天出门都要观察周围的动静。
吴石的身份更敏感——国防部参谋次长,手握军事机密。
两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见一次,就可能是最后一次。
到了年底,风声越来越紧,吴石找到何遂,开门见山:"你得走。"
何遂摇头:"一起走。"
"我不要紧,有国防部参谋次长这块牌子掩护。你快走!"
吴石的语气不容商量。
第二天,吴石拿来了机票——台北直飞香港。
何遂还想推辞,吴石直接把机票塞进他手里。
临行那天清晨,吴石亲自开车送他去机场。
路上两人都没说话。
到了机场,何遂转身想说点什么,吴石拍拍他的肩膀:"快上去吧。"
何遂登上飞机,透过舷窗往外看。
吴石一直站在停机坪上,直到飞机起飞。
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噩耗传来,吴石被捕,随后遇害。
何遂在香港接到消息,当场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
躺在病床上,他反复念叨一句话:"是我害了他。"
不是。
是吴石用自己的命,保住了何遂的命。
吴韶成见父亲最后一面,是在福州。
吴石从南京回来处理事务,顺道去南京大学看儿子。
临别时,吴石从口袋里掏出二十美元,递给吴韶成:"这是我身上所有的钱了。"
吴韶成接过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那时候,二十美元对一个学生来说,算是巨款。
父亲却说"所有的钱"。
吴韶成想问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吴石拍拍儿子的肩,转身离开。
过了几天,吴韶成在自己的信箱里发现一张纸条。
铅笔字,父亲的笔迹:“"有事有困难你找何康。"
吴韶成把纸条收好,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写。
南京解放那天,全城欢腾。
吴韶成和同学们涌上街头,看解放军进城。
他以为父亲很快就会回来。
没有。
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台湾,音讯全无。
吴韶成每天去图书馆翻报纸,想找到一点消息。
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他看到一条豆腐块新闻——"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
吴韶成盯着那几行字,手开始发抖。
他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上海愚园路俭德坊。
何康开门,看到吴韶成的表情,什么都明白了。
"你父亲牺牲了",何康的声音很平静,眼眶却红了。
"这件事,你不能对任何人说",吴韶成点头。
大学毕业后,吴韶成被分配到河南省冶金局。
档案里,父亲那一栏是空白的。
同事问起,他只说"父亲早年去世",没人知道,吴石是谁。
白塔寺附近,何遂的寓所很简朴。
吴韶成站在门口,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何遂,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
"韶成来了。"
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两人在客厅坐下,谁都没先开口。
沉默了很久,何遂突然说:"你恨我吗?"
吴韶成愣住:"我为什么要恨您?"
"你父亲......"何遂的眼眶红了,"是为了我才留下的。"
老人开始讲台湾的那段经历。
风声很紧,情况很不好,吴石一再催促他离开。
"我不要紧,有国防部参谋次长这块牌子掩护。你快走!"
何遂说到这里,泪水止不住地流。
"他替我买了机票,亲自送我上飞机。我走了,他留下了。"
"你父亲和我四十年之交,情同骨肉,非同一般。"
"他关心我胜过关心自己,不料从此竟成永别!"
吴韶成的眼睛也湿了。
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危险,却选择让别人先走。
何遂捂着胸口,缓了很久才继续说话。
"我心脏不好,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每次想起你父亲,心就疼。"
这种痛,伴随了何遂整个晚年。
吴韶成离开白塔寺时,天已经黑了,他决定为父亲做点什么。
给中央组织部写信,要求对父亲正式做出结论。
信寄出后,石沉大海,吴韶成没有放弃,又写,又寄,终于,有了回音。
周总理批示,要求彻查此事,何康提供了吴石的全部档案资料。
华东局证实了吴石的身份和贡献,经过力排众议,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河南省民政厅送来烈士证书,抚恤金六百五十元,吴韶成一分没留,全部作为党费上交。
罗青长部长接见吴韶成时,说了一句话:"周总理临终前,还惦记着你父亲。"
这句话,吴韶成记了一辈子。
北京福田公墓,吴石夫妇的墓地紧邻何遂夫妇,生前并肩作战,身后长眠一处。
何康主持了安葬仪式。
那天,吴韶成看到《长江万里图》被摊开。
六十多米的长卷上,何遂的画,吴石的诗。
江山如画,英雄已逝。
吴韶成的女儿吴红,后来和何康的儿子何迪,一起把这幅画捐给了国家博物馆。
两家三代人的情谊,从未断过。
何遂曾说:"对这位生死知己的死,我怀着复杂难言的隐痛。"
这种痛,也是整整一代人的痛。
为了信仰,为了理想,他们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
有人留下,有人离开。
留下的人,用生命完成使命。
离开的人,用余生铭记战友。
吴石在狱中写下绝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这份丹心,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白塔寺的那场倾诉,让吴韶成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也让他明白,什么叫生死之交。
参考信息:
《党史上的"老何家",与吴石不为人知的三代缘》·中国新闻周刊网·未标注具体日期
《吴韶成:忆父亲吴石最后的日子》·昆仑策网·2025年10月10日
《惊涛拍孤岛 虎穴藏忠魂——解密!!!潜伏并牺牲在台湾的大陆特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2月18日
《八闽英烈清廉谱⑤ | "红色密使"吴石——演绎隐蔽战线上的忠正清廉》·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5年3月18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