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振宁结婚21年,翁帆得到了啥?今49岁的她,才是真正人生赢家

“老夫贪恋美色,少妻贪图名利”。

许多人提起翁帆和杨振宁,恐怕都会想到这句话。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瞬间引起舆论的质疑。

但是,如今21年过去,许多人才恍然间发现,这对老夫少妻其实并不像当初人们所想的那样......

命运的转折

命运,有时会悄悄在你毫无准备的某一刻,埋下改变人生的种子。

1976年7月,翁帆出生在广东潮州。

家境普通的她,从小就是老师口中“听话懂事、聪明刻苦”的孩子。

1995年,年仅19岁的翁帆考入汕头大学。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她英语发音标准,表达清晰,再加上性格温和文静,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据她的大学同学回忆,翁帆不仅成绩优秀,还待人谦逊有礼,不争不抢,是那种你第一眼看去就觉得“安心可靠”的人。

而曾教过她的老师也印象深刻,评价她“心思细腻、有条理,极具学习自觉性”。

正是这样一位踏实认真的女生,在大学期间,遇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缘。

那一年,汕头大学举办首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吸引了众多重量级学者前来交流,其中就包括当时已年逾七旬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及其夫人杜致礼。

翁帆因为出色的语言能力和亲切得体的形象,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接待杨振宁夫妇。

在短暂的接待过程中,翁帆的落落大方、思维清晰,以及一口流利自然的英文,给这对学术伉俪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会议结束后,双方出于礼貌和好感互留了联系方式,自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书信往来。

不过,两人的沟通也仅此而已。

此后,翁帆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轨迹。

会议之后,她继续完成学业,毕业后走入社会,曾在深圳一家高尔夫球会工作。

她也如很多同龄人那样,尝试过一段婚姻,但最终无疾而终。

离婚后,她没有沉溺于失败之中,而是选择回归校园,于2002年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翻译硕士学位,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而就在她就读硕士期间,与杨振宁有了更多的交集......

个中滋味,何足为外人道?

2003年,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病逝。

彼时的他,已年届八旬,虽身为世界级物理学大师,面对人生晚景却难掩落寞。

好友朱邦芬曾去探望他,回忆起那次探访时坦言,杨振宁看上去“很孤独”,似乎缺少一个真正懂得陪伴他生活的人。

对此,杨振宁也从未掩饰自己的脆弱,他在一档采访中曾直言:“我有自知之明,一个老年人的孤单,我很怕的。”

就在这样的时刻,杨振宁与翁帆的联系重新变得密切。

2004年,杨振宁回国,两人时隔九年再次见面。

这一见,不同于当年的寒暄,反而多了许多轻松和熟悉。

两人谈话愈发投机,很快便开始有了更多互动。

随后,他们一同前往北海旅行,像许多普通恋人那样,在椰林掩映的海边骑双人自行车,迎着海风穿行其间。

这段跨越年龄与世俗的感情,也由此逐步明朗。

2004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在北京登记结婚。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可杨振宁却不曾动摇,他在一次采访中坚定地说:“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

而事实也在慢慢印证着这句话。

在婚后生活中,翁帆的改变悄然发生。

原本习惯西式作息的她,喜欢晚上上网聊天、早晨起得很晚,但婚后逐渐适应了杨振宁的生活节奏,开始早睡早起,生活变得更加规律。

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她正在努力把两个人的日常融合起来。

杨振宁年事已高,佩戴助听器是常态。

每当记者提问他听不清时,他只需轻轻地看翁帆一眼,翁帆就会用略带潮汕口音的普通话重新转述问题,温柔而耐心。

在参加音乐会时,如果灯光刺眼或地板不平,她会第一时间提醒他注意安全;若演出册上的英文内容太小看不清,她也总会低声为他一一解释。

2010年,杨振宁因重病住进ICU,彼时88岁的他病情危急。

翁帆几乎昼夜未离,亲自照顾,直到他转危为安。

而杨振宁对她,也体贴入微,甚至在翁帆病倒时,亲自端来麦片粥为她喂食;

旅行中,他为避免打扰熟睡的她,独自在卫生间看书看报。

那些温情的细节,无需言语,也早已写进翁帆的记忆里。

面对岁月的流转与生死的必然,杨振宁也早有安排。

他曾鼓励翁帆,在自己百年之后重新开始生活。

媒体后来报道,40岁的翁帆前往医院,冻存了9颗卵子。

多年来,世人对这段婚姻的目光从怀疑到好奇,再到更多人开始理解乃至尊重。

外界常问:翁帆到底“得到了什么”?

有人说,是感情,也有人说,是地位、眼界与资源。

而她自己的回答最令人动容。

当被问及是否遗憾没有参与杨振宁之前的人生时,翁帆说:“没有参与也许是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沉淀那么多年,我能感觉到他给我的启发。”

确实,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为翁帆打开了一扇不同的窗。

2011年,她转向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建筑,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开始从语言学向建筑理论转型。

2019年,她终于以优异成绩拿到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学位。

虽说努力属于她自己,但谁又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杨振宁的思想影响与精神支持是多么关键的一部分?

如今,两人已携手走过二十余年。

一路走来,不缺非议,不乏争议,但他们的默契、陪伴、守护与成长,是外人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那其中的滋味,大概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明白。

参考资料:

101岁杨振宁罕见露面,病危谣言不攻自破,翁帆的“良苦用心”终于藏不住了……——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娱乐   赢家   人生   杨振宁   汕头大学   语言学   英文   物理学   建筑   更多   专业   婚后   外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