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之子王熙麟:250斤体重压垮篮球梦,天赋终究不敌自律

在中国篮球历史上,身高2米16的王治郅,不仅是CBA的开山人物,更是首位叩开NBA大门的国产球员。

只是,当年那个把“梦之队”中锋罗宾逊盖了个大帽的追风少年,今天却成了一个为儿子篮球前程发愁的中年父亲。

祖辈是北京队中锋,父亲拿下数不清的联赛冠军、亚运奖杯,还一度被美媒评为“50年一遇的天才”。

照这个配置,王熙麟哪怕闭着眼也能打进CBA,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闭着眼”三个字。

王熙麟3岁生日就拥有一辆可遥控迷你座驾,车是老爸买的,推车的人也是老爸,推完再去热火队报到。

看起来一切都在正确轨道上,甚至连偶像都省了,直接就是NBA球员亲爹带路。

问题是,这条轨道看似笔直,其实转弯早就出现了。

他的篮球启蒙并非源于热爱,而是为了控制体重。

7岁那年,体型突破了家人心理预期,迫不得已才被安排“接触篮球”。

这决定本质上像是给他报了个高级健身班,顺便换个打球的理由。

可“顺便”这个词,在竞技体育里一向是最大的问题源。

等别人练的是步伐、节奏和意识时,他的进度条停留在“先瘦一圈”。

不能否认,王熙麟有身高优势,15岁已超过2米,打校队时靠一身块头照样能在禁区翻江倒海。

北京四中篮球队不是谁想进就进的地方,能站到首发已经证明他不是“坐吃天赋”的类型。

只是,他赢的方式太依赖身体,250斤的体重更像是“尺寸压制型选手”,在对手身高跟不上的阶段游刃有余。

一旦进入成年组别,大家的身体素质和力量差距缩小,他的技术短板立刻暴露。

球场上常见的“慢三拍”“脚步浮”“卡位失位”等问题开始集中暴露。

体重控制不住、耐力不达标、防守跟不上、进攻靠不了,这种四项短板在CUBA联赛这种对抗频繁、节奏激烈的环境里,是致命问题。

到了大学,王熙麟的比赛镜头越来越少,电子科大的比赛记录里,能找到他的数据:4分25秒出场时间、0分3板。

这一页,成了他职业梦想中的“落空剪影”,而细看王熙麟的同龄圈,会发现他掉速得特别明显。

林葳早已在CBA赛场崭露头角,崔永熙已是国家队重要新人,巩俊彤也在美高比赛中连续刷分,偶尔还有海外特训照刷屏。

再往上数,还有王少杰、赵义明这些同样拥有父辈篮球资源的“星二代”,已经靠能力站稳CBA前列。

他既没能守住身材上的绝对优势,也没能在技术和意识层面补差。

而父亲王治郅的高峰,让对比变得更残忍。

在中国篮球的老照片里,王治郅的身影属于最“容易认错年代”的那一类。

他不仅身材拔尖,连出场顺序都比别人提前了十年。

在当时中国的篮球体系里,王治郅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存在。

不到18岁就成了国字号中锋,19岁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一战封神。

之后几年他拿下了CBA六连冠、亚运三金、亚锦赛四冠,连全运会和斯坦科维奇杯也没落下。

要说从哪个节点开始中国篮球真正“冲出亚洲”,那恐怕还真不是姚明登基,而是王治郅敲开NBA大门的时候。

这位出道即巅峰的中锋,打的是当时亚洲球员从未触碰的赛道。

2米16的身高配上左手灵活的投篮步伐,让欧美球探直接给出“50年一遇”的评级。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他面对美国梦之队顶级中锋罗宾逊时,用一记盖帽把自己送进了历史画面里。

可别以为他只会刷存在感,他连续四年蝉联CBA盖帽王,顺手把扣篮王也拿了三次。

千禧年前,小牛队在选秀大会选中王治郅,这是国产球员首次被NBA正式选中,那一年亚洲篮球真的“沸腾”了。

亚洲篮球界在他脚下几乎没剩什么山头,但他封神的背后,从来都是拼出来的。

在NBA的几年换了三支队伍,从小牛到快船再到热火,永远在适应、再被放弃、再努力回归。

国家队方面更是一波三折,因为未能如期归队,他一度被篮协除名,彻底切断国家队之路。

也正是在这一连串高压之中,他错过了儿子的出生、家庭的节日、朋友的聚会。

篮球要的是全情投入,它的“代价表”从来不打折。

当年那个在球场上横冲直撞、让对手头疼的“追风少年”,如今变成了社交平台上的“带娃老爸”。

退役之后,他先是助教、再是主教练,后来干脆成了“篮球教父式”的存在,默默守着八一队的新兵们。

而在生活这头,他选择了把曾经欠缺的温情慢慢补回来。

现任妻子周蕾是硕士出身、主持人专业,妥妥的“贤内助+事业型”双重角色。

这对组合,把“篮球铁汉+知识女性”组合成了非常标准的中年幸福模版。

今年再得一子之后,王治郅社交媒体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

从前是训练图、比赛图、获奖图,如今是孩子笑、娃娃跑、女儿跳舞拍视频。

曾经征战四届奥运的“国字号大哥”,现在变成了“最懂喂奶拍照的奶爸”。

对他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场迟到的补偿,也是一种“从别处打回来”的幸福。

这就得回到王治郅的育儿逻辑,他一再强调“快乐第一”,不要求儿子必须从事篮球、不安排他走自己走过的路。

这样的理念够前卫,也足够体贴,可问题是竞技体育不讲情绪自由,只看输出结果。

在大儿子王熙麟最该“卷起来”的阶段,他获得的是“随他去”。

从“星二代”滑成“体能过重型内线”,过程里不是他懒,而是这条路压根没人带着他走成型。

于是,原本可以冲CBA的少年,被卡在了大学赛场边缘,连CUBA的首发席都没坐稳。

很多人喜欢把儿子和父亲进行平行对比,但事实是,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跑道上。

王治郅出道那会儿,打比赛是为了拿口饭吃、为部队争荣誉、为国家站台。

王熙麟生活在更富足、更多选择的时代,篮球对他来说更像“选修课”而不是“主修专业”。

一个以拼命争取打出世界舞台,一个则在选项丰富的成长路径中尝试可能。

两条路线,没有谁更高级,但的确注定了不同的结局。

有人说王熙麟“让人失望”,也有人说王治郅“教育失败”,但其实,这只是父子俩在各自领域做出的选择结果。

王熙麟不一定要成为CBA的中锋,王治郅也不一定要复制一个“第二个自己”。

王治郅或许经历过高光、也承受过质疑,但作为父亲,王治郅只想看到孩子健康、平稳、能笑。

也许,王熙麟未来不会站上职业球场的主舞台,也不必扛起“下一代内线核心”的大旗。

但在那个曾穿着NBA战袍的父亲眼里,有没有MVP真的不重要。

因为最好的传承,从来不是冠军,而是能把人生走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结语

这不是一个关于胜负的结局,而是一个关于认知和选择的故事。

你觉得,下一代王家孩子,是否还有机会把篮球重新“打回来”?

参考资料

王治郅谈儿子王熙麟 将来一定要比我更有出息.网易新闻 [引用日期2012-09-4]

王治郅随八一男篮屡创佳绩 曾是NBA亚洲第一人.搜狐 [引用日期2015-10-11]

[封面人物]王治郅——永远的“追风少年” .央视网 [引用日期2015-10-13]

趁着妈妈放寒假出生的弟弟 已满月.周蕾Ruby [引用日期2025-03-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体育   之子   天赋   体重   篮球梦   篮球   亚洲   中锋   球员   父亲   儿子   封神   身高   日期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