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文旅热背后的中国经济密码

2025年“五一”假期,中国旅游市场迎来强劲复苏,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73%,创下近年新高。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游客大量涌入,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中国免签“朋友圈”扩至54国,推动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73%。上海外滩的 multilingual(多语言)服务、西安兵马俑的AR解说、桂林阳朔的“地球村”民宿,无不展现着接待国际化游客的软实力。更有深意的是,TikTok上“ChinaTravel”话题播放量破50亿次,海外游客用镜头向世界传递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业态创新,从“千景一面”到“一城一IP”。在传统观光游之外,今年“五一”涌现出诸多新玩法,洛阳“唐宫夜宴”带火汉服旅拍,敦煌推出“数字供养人”互动展览;青岛啤酒博物馆凭“醉酒小屋”体验圈粉年轻人,订单量同比翻番;浙江莫干山的“民宿+采摘+露营”组合套餐预订量增长200%。淄博烧烤的持续走红证明,一座城市完全可以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出圈—长红”的跃升。

入境游爆发的直接推手,是一系列政策创新的叠加效应。4月8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从试点推广至全国,游客在购物现场即可领取退税款,单笔消费满500元可退11%增值税,此举将传统退税流程从“马拉松”变为“百米冲刺”。数据显示,上海一季度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王府井商圈90%的退税单来自外国游客。更关键的是,中国对日韩新等国实施的15天免签政策,使“周末跨国购物游”成为可能,日本游客在西安穿汉服拍照、韩国旅行团在长沙茶颜悦色打卡的短视频风靡社交平台,这种“低门槛+高体验”的模式,让免签游客二次到访率提升22%。政策设计者显然深谙“流量经济学”——每增加1%的入境游客,就能带动零售、餐饮、交通等产业链0.3%的GDP增长。

“五一”旅游热潮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催生的业态创新,以及开放政策释放的国际吸引力。当人们在贵州“村BA”的赛场欢呼,在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前驻足,在粤港澳大湾区体验“未来城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活力四射的文旅市场,更是一个以“内循环”为根基、以“双循环”拓空间的中国经济新图景。 (雷大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中国经济   密码   游客   中国   政策   韩国   订单   日本   上海   阳朔   王府井   外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