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晚,一条基建消息让不少人直呼“不敢信”。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负责人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公开提议用80亿美元,花8年时间修一条跨白令海峡的铁路通道,把俄罗斯楚科奇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连起来。
这事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就在德米特里耶夫发声前,普京刚和特朗普通了电话,还约好去布达佩斯谈结束乌克兰冲突,美俄关系总算有了点“解冻”的苗头。
而德米特里耶夫本身就是普京身边推动美俄经济合作的关键人物,过去几年就算两国政治闹得僵,他也没停过找合作机会,这次的隧道计划,明显是想借基建给两国关系搭座“桥”。
不过说起来,“连接俄美”这想法早不新鲜了。
150年前美国从俄罗斯手里买了阿拉斯加后,就有人琢磨这事儿,一会儿说修桥,一会儿说挖隧道,可每次都卡在技术、钱或者政治问题上,最后全黄了。
这次德米特里耶夫觉得不一样了,他特意提了马斯克的“TheBoringCompany”,说这家公司的技术能把成本从原来的650亿压到80亿,听着挺诱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表态,在社交平台X上直接喊马斯克:“想想用‘普京-特朗普隧道’连美俄、接欧亚,这可是象征团结的通道!”这话明着是邀技术合作,暗里是把项目和两国领导人绑在一起,想加层政治意义。
但截至现在,马斯克并没吭声,这沉默背后的心思,可比计划本身还耐人寻味。
特朗普开玩笑的询问泽连斯基知道这个消息开心吗,泽连斯基表示不高兴。
在我看来,德米特里耶夫这步棋挺妙的,借一个宏大项目试探美俄合作的可能性,就算成不了,也能传递“想好好谈”的信号,比光喊政治口号实在多了。
虽说计划听着带劲,但真想落地,难事儿一箩筐。
首先是技术这关,白令海峡看着最窄处才82公里,可环境差得离谱——常年结冰,海底地质复杂,还老地震,气候变化又快,就算马斯克的公司在城市里挖隧道有经验,到这极地海域挖112公里,难度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再说说钱,德米特里耶夫说只要80亿,可别忘了配套设施。
楚科奇和阿拉斯加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周边没什么工业和商业中心,隧道建好后,还得修公路、铁路、港口这些,这笔钱可能比隧道本身还多。
而且就算全建好,能有多少货运量、多少人会走这条线?能不能回本都是个大问号,毕竟这地方维护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
最关键的还是政治。特朗普这边,虽说他总说自己会“做交易”,但美国国内对俄态度一直复杂,这么大的跨国项目,国会和民众能不能同意还不好说,搞不好会成他的政治麻烦。
马斯克那边也悬,他做生意向来喜欢快回报、能秀技术的项目,这种要长期砸钱、政治风险又大的事儿,不太像他的风格。
德米特里耶夫还提过,想拉中、加一起参与,让四国共建铁路,可国家越多,协调起来越难,利益分配、规则统一都是难题。
历史上这种跨国大基建,大多要么烂尾要么超支,比如欧洲英法海底隧道,还是两个制度相近、经济融合度高的国家合作,都走了不少弯路,更别说美俄这对“老对手”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计划就算成不了,也有价值。
至少让大家看到,就算地缘紧张,还是有人在找合作的突破口。而且长远看,随着北极航道开通、全球气候变暖和欧亚美贸易需求增加,说不定哪天技术和政治条件真成熟了,150年前的梦想还真能实现。
但就现在这情况,我觉得这更像个“关系信号”,想真正动工,还得等好久。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