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河南社会科学”官方微信公号全文刊发了由郑州大学商学院的三位学者汤凯、刘晓康、王海杰的文章《收缩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改文章也收录在《河南社会科学》2025年第9期当中。文章在引言部分列出了一份138个收缩型城市名单,其中甚至收录有哈尔滨、乌鲁木齐这样的省会(首府)城市。
这份名单很快便引发网民关注和讨论,在部分传播帖文中甚至还被冠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定语。此外观察者网注意到,还有许多自媒体将该论文中的“收缩型城市”名单作为与原论文无关的自身其它观点的关键论据,这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名单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有部分网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和地方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情况。还有网友表示中国其实早就有部分偏远的县镇因“收缩”而破败了,“收缩”的问题并不新奇。但更多网友,尤其是工作、生活在这些“收缩型城市”的网友则表现出对未来的不安,担心未来生活条件会受到实打实的影响。
在相关话题印发网民热议后,不久就有城市主动辟谣。例如9月12日晚间,“网信池州”发布消息,经池州市辟谣联动机制办公室向有关部门核查,关于我国收缩型城市分布情况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国家发改委暂未发布全国收缩型城市名单,网传来源不实。
此外,包括“铜陵发布”、“淮北传媒发布”、“网信黄山”等多个平台的地方政府官方账号也都转发或单独发布辟谣消息,表示关于我国收缩型城市分布情况并非官方发布信息,国家发改委暂未发布全国收缩型城市名单,网传来源不实。
对此,该论文第一作者,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凯回应澎湃新闻称,这138个收缩性城市,是团队通过对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的。即用“七人普”和“六人普”的常住人口数据直接相减,结果为负数即可得出名义上的收缩型城市。
汤凯表示,“收缩型城市”也并非新概念,国内已有多个学者及其团队做过相关研究,有的研究中识别出的国内收缩型城市数量还要多于138个。
此外,汤凯还澄清说,该论文在网上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他认为可能是有自媒体在传播中“添油加醋”。而论文团队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在收缩型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难和实现路径,而非收缩型城市的识别。
“仁者见仁,鼓励多元。”汤凯表示,这篇论文列举的收缩型城市名单仅作为一种学术探讨,而既然现在舆论对名单有争论,他还是主张将讨论回归学术的范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