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蒋经国被老蒋当作接班人培养,在国民党里地位极高,就像古代封建王朝的太子一样,是“党国”实际上的二把手。
在不少民国题材影视剧里,总能看到他时刻跟在老蒋身边,国民党将领们对他极为敬重,私下里喊他小蒋,当面则恭敬地称建丰同志(蒋经国字建丰)。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后,蒋经国顺理成章地成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可在这位强势的兄长映衬下,老蒋的另一个儿子蒋纬国就显得没什么存在感了。
这张照片画面中是蒋介石与他的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居中的蒋介石身姿挺拔,浑身散发着威严之气,脸上不见丝毫笑意,仿佛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蒋经国站在一侧,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给人一种相对亲和的感觉,而另一侧的蒋纬国则神色严肃,不苟言笑,神情中透着几分庄重。
有意思的是,从脸型轮廓细细端详,蒋纬国的模样和蒋介石更为相像,眉眼之间似乎有着更多相似的印记,仿佛是蒋介石年轻时的模样再现。

作为蒋介石的的次子,蒋纬国比哥哥蒋经国小了整整6岁,从他的名字纬国就能看出,老蒋对这两个儿子寄予了“经天纬地”的厚望。
老蒋早早为两个儿子规划好了人生道路,让蒋经国从政,蒋纬国则投身军旅。

年轻气盛的蒋纬国,为了提升军事素养,远赴德国留学,进入慕尼黑那所声名远扬的军校,专门学习装甲兵专业,学成毕业后,他还在德军中服役了一阵子。
二战打响,他更是跟着德军参与了入侵波兰的战争,后来德国和日本结成同盟,蒋纬国这才回到国内。

鉴于他的专业背景,老蒋安排他到国民党精锐的装甲兵部队任职,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时,已是陆军上校的他,担任第一装甲团团长,亲自上阵督战。
只可惜,即便有蒋家二公子坐镇,又有装备精良的装甲兵助阵,也没能改变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的命运。

看看蒋纬国的履历,1936年他才是个少尉,过了12年到1948年,才熬成上校。
对普通军官来说,这升迁速度或许还凑合,但别忘了蒋纬国的特殊身份,这么看,他的晋升可就慢得离谱了。

再看蒋经国,1937年从苏联一回来,才过了7年,到1944年就升为中将,还当上了新组建的“青年军”政治部主任,实际上就是总负责人,手下管着9个师、10万多人,那可是手握重兵。
1945年,他又成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直接进了领导核心圈,跟蒋经国一比,蒋纬国简直差远了,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人差距更明显。

蒋经国接班人地位稳如泰山,后来还成了最高领导人,蒋纬国呢,多年都卡在中将的位子上不动弹。
后来还是宋美龄过问关照,1975年老蒋去世后才升为二级上将,可实权早被剥夺了,只能去当军校校长。

同样都是老蒋的儿子,这地位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这背后到底是啥原因呢?
蒋纬国的身世,在国民党高层里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名义上,他是蒋介石的次子,可实际上,他的生父另有其人。
直到晚年,蒋纬国在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里才揭开真相,他声称自己的生父其实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而戴季陶又是老蒋的拜把兄弟。

这么一来,蒋纬国其实只能算是老蒋的养子,虽说老蒋对这个非亲生的儿子也曾相当宠爱,翻看他的日记,里面“今日甚想纬儿”“此儿聪明过人,年老尤觉亲亲可爱”这类表达对蒋纬国喜爱的语句随处可见。

但毕竟不是亲生骨肉,老蒋心里还是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既不可能让蒋纬国接班,也不可能给他太大的实权,生怕威胁到亲儿子蒋经国的地位。
就拿逃台之后来说,蒋纬国一开始还出任装甲兵司令,手握一定的兵权,可到了1963年,老蒋就找了个由头,把他改任为“台北陆军指挥参谋大学”(也就是今天台湾地区“三军大学”的前身)的校长。

这一调动,明摆着就是剥夺了蒋纬国的实际军权,毕竟历史上像五代后梁太祖朱温那样,绕过亲生儿子,直接把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的,那可是少之又少的特例。
老蒋精明得很,自然不会出这种昏招,所以,作为养子的蒋纬国,在“蒋家王朝”里处境十分尴尬。

蒋经国对这个二弟也是处处提防,限制他的权力,在封建王朝,太子和其他皇子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微妙,轻的互相排挤、暗中争斗,重的就会上演“玄武门之变”“九龙夺嫡”这类血腥的宫斗戏码。
蒋介石虽说不是皇帝,可他那独裁政权的性质,让蒋家王朝这个称呼名副其实,作为王朝里的两位“皇子”,蒋纬国和蒋经国之间自然也免不了产生矛盾。

蒋纬国小时候经常陪在老蒋身边,很受老蒋的宠爱,还一度担任颇具实权的装甲兵司令,手里握着有战斗力的装甲部队。
这可让蒋经国心里犯嘀咕,对他忌惮得很,所以一直对他严加防范,限制他的权力,据说蒋经国晚年的日记里,一次都没提到过蒋纬国,他对这个弟弟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蒋介石是个精于权谋、城府极深的人,蒋经国在这方面和他父亲很像,就连蒋纬国都在日记里评价自己的兄长:“哥哥城府很深,对于自己又有所算计,且掌握了情治网,所以畏之。”

相比之下,蒋纬国的性格就率真开朗多了,相对单纯随和,做事也没什么顾忌,其实从老照片中就能看出来,蒋纬国基本上都是带着笑容的,能看出他没啥大心眼子。
比如他担任校长期间,竟然把自己和儿子蒋孝刚在办公室的合照登在报纸上,这一举动可把老蒋气坏了,觉得蒋纬国这么做太儿戏,一点都不严肃。

后来蒋纬国50岁生日的时候,老蒋还手书“恕人责己助人,求己不求人,知埋头自修乃处世立业之要道也”送给他。
从这句话里,既能看出老蒋对蒋纬国的不满,也能看出他希望蒋纬国以后埋头自修,别再在政治上有什么非分之想了,蒋经国也觉得弟弟不够严谨,不能重用。

在某种意义上,蒋家父子三人的性格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颇为相似。
在冷酷的政治斗争里,蒋纬国就像曹植一样,因为性情率真自然,难免吃亏失败,备受父兄打压的蒋纬国,就这样长期游离在权力圈之外。

直到1986年,已经病入膏肓的总统蒋经国,眼看着自己时日不多,身边又没有什么可以放心托付的人,这才想起了被冷落多年的弟弟,任命他为颇具实权的“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
可这时候的蒋纬国都已经70岁了,早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对这个迟到的重用也不怎么在意。

1994年,蒋纬国被糖尿病和肾病双重折磨,住进了医院,病情一度危急万分,仅仅过了两年,他的身体状况就如大厦将倾,急剧恶化。
在这艰难的时刻,蒋纬国的第二任妻子邱爱伦匆匆赶来医院探望,当她看到病床上的蒋纬国时,只见他气息微弱,已然奄奄一息。

蒋纬国用尽最后的力气,对邱爱伦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和静宜葬在一起。”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既是他对邱爱伦的肺腑之言,也隐隐透露出他对已故首任妻子石静宜深深的歉意。

这张照片就是蒋纬国和石静宜的新婚合影,其实石静宜的长相也不差,看起来比较恬静,穿着婚纱很温柔,蒋纬国一表人才,两人很般配。
他与首任妻子石静宜曾有过一段如胶似漆、恩爱美满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甜蜜与温馨。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石静宜临产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不幸离世。
而当时蒋纬国却没能陪在她身边,这也成了他一生都无法解开的谜团,更是他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痛。

这是蒋纬国的第二任妻子邱爱伦,是个混血,长得很漂亮,可以说是肤白貌美,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很有故事。
不过到了晚年,蒋纬国和邱爱伦的感情逐渐变得淡漠,两人长期分居,各自过着独立的生活,81岁那年,蒋纬国终究没能战胜病魔,因病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能和石静宜合葬,他这一生,对原配石静宜情深似海,却也在后来与邱爱伦的婚姻里留有遗憾。
有人觉得他临终“同葬”之愿,是对石静宜的愧疚使然;也有人认为,他对邱爱伦的亏欠,是蒋家男人难以挣脱的情感枷锁。

蒋纬国这一生,情感上历经波折,事业也未能顺遂心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或许也会忍不住遐想,倘若自己没有出生在蒋氏家族,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呢?
新华网——蒋家的“义子”:蒋纬国2012年04月04日

中国新闻网 ——组图:蒋介石日记讲述不为人知蒋家父子情2010-10-25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