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中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95亿元的杭州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设正酣。其核心的6万座席专业足球场自2023年10月开工以来,工程稳步推进,并于日前取得重大进展。
据承建方中建三局三公司日前发布的消息,目前,足球场西区钢屋盖已全面完成,“半璧已成”的景象使其整体轮廓日渐清晰。整体项目预计于2027年4月竣工。
刷新多项纪录,确立行业新标杆
该项目坐落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总建筑面积约53.4万平方米,自规划之初便刷新了多项纪录。
它不仅是浙江省首座超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国内首个横跨3条已运营地铁线路的体育场馆,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室体育场馆建筑群,其屋盖更规划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轮辐式双层索膜结构,在全球体育建筑领域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设计理念:融合“良渚玉璧”与“径山茶田”
该场馆由国际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担纲设计,其理念深度融合了杭州的地域文化元素。整体形态汲取了“良渚玉璧”的环形意象,线条流畅,充满了古典韵味。良渚玉璧是距今约5000年的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同时,设计还从“径山茶田”的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通过层次分明的结构和通透的外部空间,营造出光洁、轻盈的视觉效果,宛如一片即将成型的温润玉璧,实现了历史神韵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
杭州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一场两馆”项目,包括一个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一个1.8万座的综合体育馆,以及一个3000座的游泳跳水馆。
施工挑战与“智慧建造”
这座巨型场馆的建设,特别是重达18000吨的钢屋盖,面临着体量巨大、空间跨度长、毫米级精度要求等多重挑战。为确保施工的安全与精准,项目团队采用了“分区负责、岗位到人”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由于施工正值关键节点,在国庆假期,现场1400多名工人与管理人员依然坚守岗位,保证24小时都有负责人轮班在岗,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为攻克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全面引入了前沿的“智慧建造”技术。在数字化建造方面,项目团队利用BIM和Tekla等三维建模软件,对钢桁架等关键构件的位置和拼装流程进行精密模拟与优化。
在现场自动化施工上,则将放样机器人与数字模型深度融合,实现了厘米乃至毫米级的高精度自动测量与定位,以“模型驱动”的先进方式确保了工程的建造品质。
(图片:抖音@未科阿智房产)
此外,为了时刻掌握这座巨大建筑的“健康状况”,团队在钢结构内外安装了大量高精度无线传感器。这些设备组成了一个智能监测网络,能够7天24小时不间断地感知结构的实时状态,对任何微小的位移和受力变化进行即时反馈,为这座庞大建筑在建设期间和未来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提供了可靠保障。
功能创新:可升降草坪实现“赛演两用”
场馆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配备了一套先进的“可升降草坪系统”。该系统能让场地在两种模式间高效切换:既可以是满足国际足联A级赛事标准的专业天然草坪,也可以是适用于大型演艺活动的人造草坪。整个切换过程遵循标准化流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演唱会等活动模式下,场馆最高可容纳8万名观众,其高度灵活的“赛演两用”功能将使其在建成后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文体活动中心。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