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站在国家权力顶峰的人,跌入牢狱,又在花甲之年踏上万里寻根路,拎着三星电饭煲走村串户,这事听起来有点玄乎。卢泰愚,韩国前总统,2000年特赦出狱后,直奔山东长清卢庄村,追寻家族的根脉。
卢泰愚,1932年出生在韩国大邱,家里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靠着纺线织布拉扯他长大。1951年,他考进陆军士官学校,穿上军装,挺直腰板,成了同窗全斗焕的铁哥们儿。俩人一起加入了个叫“一心会”的秘密组织,算是抱团取暖。
1979年,韩国总统朴正熙被刺杀,政局乱成一锅粥。全斗焕带着卢泰愚,靠着一场军事政变,把权力抓到手里。卢泰愚当上了全斗焕的左膀右臂,先后干过首都防卫司令官、内务部长等要职,军靴踩在地上,威风凛凛。
到了1987年,韩国老百姓对军人干政怨声载道,街头抗议一波接一波。卢泰愚瞅准时机,脱下军装,换上西装,以平民身份竞选总统。他站在台上,挥着手,承诺搞直选,搞民主,总算在1988年当上了韩国第13任总统,算是开了韩国民选总统的先河。
他的任期不短,五年时间,干了不少事。1988年首尔奥运会办得风生水起,让韩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他还推了个“北方外交”,跟中国、苏联这些国家建交,尤其中韩建交,1992年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下文件,钢笔在纸上划拉的那一刻,算是把中韩关系往前推了一大步。
可好景不长。1993年卸任后,卢泰愚没消停多久,1995年就被揪出来,因涉嫌秘密资金案和早年的军事政变被抓。法庭上,他站得笔直,手铐铮亮,法官宣判17年有期徒刑,还得交一大笔罚款。曾经的总统,成了阶下囚,人生这起伏,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1997年,韩国经济危机,总统金泳三搞了个特赦,卢泰愚蹲了三年多牢就出来了。出狱那天,他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手里攥着一张写满“卢城”俩字的纸条,像是攥着点啥念想。
2000年6月18日,卢泰愚带着一颗寻根的心,踏上了山东济南长清区卢庄村的土地。他已经68岁,腿脚不似年轻时利索,穿着一身灰西装,拄着拐杖,步子迈得小心翼翼。
村口那块石碑上,“卢庄”俩字刻得端正,他伸手摸了摸,碑面凉飕飕的,像是能摸到点啥久远的记忆。这趟旅程,他等了太久,从当总统时就念叨着要来,可要不是那场牢狱之灾,估计早就来了。
卢泰愚的家族故事,得从三千年前的西周说起。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打天下,封了个卢邑,就在今儿的长清一带。他的后人以地为姓,成了卢氏。
唐末战乱,卢氏一支漂洋过海,到了朝鲜半岛,在全罗南道光州扎下根,繁衍成光州卢氏。卢泰愚小时候,祖父常给他讲这些老故事,讲到黄河边的卢王城,讲到先祖的荣光。这些故事跟睡前故事似的,伴着他长大,也在他心里埋下了回乡的种子。
1992年,卢泰愚当总统时,访问中国,签了中韩建交文件。仪式完后,他拉着山东的官员,特认真地说自己是山东人,祖上是姜太公的后代,拜托帮忙查查族谱。这话不是随便说说,他早年就托人带话给山东的宗亲会,想找找根在哪儿。
可惜那次行程紧,没能去成山东,成了他心里的一块疙瘩。蹲监狱那几年,他在牢房里没事就写“卢城”俩字,字迹从工整到歪歪扭扭,像是把对故乡的念想都写进了纸里。
特赦出狱后,卢泰愚没闲着,第一时间联系山东方面,说啥也要去趟卢庄村。山东省史志办接到请求,组织了一百多号学者,翻古书,查族谱,跑遍黄河边的大小村子,总算在长清归德镇找到个叫“卢城洼”的地方。
专家们拿着《左传》《水经注》研究,确认这就是西周卢国的故城遗址,虽然早被黄河泥沙埋了上千年。韩国卢氏宗亲会也派人带着族谱过来,跟山东的《卢氏宗谱》一对,卢泰愚的祖先卢恕赫然在列,世系图清清楚楚,血脉连得严丝合缝。
到了卢庄村那天,村民们早早准备好了,村头拉起横幅,写着欢迎宗亲的话。卢泰愚先去了村里一户老宅,房子是清朝的老建筑,屋檐低垂,梁上刻着斑驳的年份。他走进去,脚踩在青石板上,手扶着木门框,门框被磨得光溜溜的。
接着,他来到卢王墓遗址,墓碑立在田间,周围是刚收割完的麦茬地。换上素色韩服,他按韩国传统礼仪,跪下磕头,动作慢吞吞的,膝盖压在地上,额头贴着土。有人递给他一捧黄土,他双手接过,土粒从指缝漏下,他掏出个小锦囊,小心把土装进去,系紧了揣进怀里,说是要带回韩国给子孙看。
祭祖完,卢泰愚在村头种了棵柏树。他接过村民递来的铁锹,铲了几下土,额头冒汗,袖子卷得老高。树苗立好后,他在旁边的石碑上刻了“卢氏得姓地长清县访问纪念植树”,字迹有点抖,但一笔一划都挺用力。
之后,他又去了临淄,拜谒姜太公的衣冠冢。石阶上青苔厚实,他一步步走上去,扶着栏杆喘气。到了墓前,他鞠了三次躬,拿出毛笔,在宣纸上写下“继承祖先遗志”,字大墨浓,纸边被风吹得微微卷起。
离开前,卢泰愚给村里200多户人家送了三星电饭煲。村民们推着板车,把一箱箱电饭煲搬到村头,分发的时候排成长队。电饭煲是米黄色的,按钮边印着韩文,功能挺先进,能自动断电保温。
村民孔庆英后来回忆,当时家里还烧柴火,电饭煲对她来说新鲜得很,用了好几年,饭煮出来软糯喷香。村民们也没空着手,回赠了一幅孔子后裔写的“福”字,红纸黑墨,卢泰愚双手接过,小心卷好。整个寻根过程不过几个小时,却像是把千年的血脉串了起来。
卢泰愚的山东之行,在韩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报纸上登了他跪拜祖墓的照片,标题写着“总统归乡”。这趟旅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还带火了中韩的民间交流。2001年,世界卢氏宗亲会成立了,办公地设在首尔,定期组织卢氏后人来中国祭祖。
2013年,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也来了卢庄村。他穿着黑西装,站在父亲种的那棵柏树下,手摸着碑文,碑上的字已被风吹得有些模糊。他掏出钱,捐给村里修宗祠,工匠们忙活了好几个月,宗祠的瓦片重新铺过,门匾上“卢氏”俩字油漆得锃亮。
卢庄村的柏树如今长得比房檐还高,枝干粗壮,游客常来这儿拍照打卡。村里还弄了个卢氏文化馆,里面放着族谱的影印本、老照片,还有卢泰愚当年来时的黑白合影。每年都有韩国来的卢姓人,翻着族谱,寻自己的根。
晚年的卢泰愚住在首尔,身体不行了,常年住院,床头放着那个装黄土的锦囊。2013年10月26日,他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家人按他的遗愿,把那捧黄土撒进了墓里,算是魂归故里。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