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战关键时刻,2员工携核心技术潜逃美国,后果比想象严重

屹唐股份最近遇到了一件大事,公司核心技术被前员工带走,还直接流向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

要知道,这项技术几乎就是屹唐的命脉,一旦泄露,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还可能动摇整个行业格局,发现情况后,屹唐立刻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9999万元,可见损失之严重。

可问题是,这件事的影响远不只是金钱赔偿那么简单,背后涉及的竞争、信任和国家层面的安全隐忧,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地方。

索赔高达9999万

事情一开始看着特别普通:就在前不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目录里,安安静静冒出了一份新专利申请。

按说这种事天天都有,没人会特别在意,申请方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这可是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头号巨头,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影响力巨大。

科技巨头申请新专利,本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偏偏屹唐股份的技术人员盯到这份申请时,立马炸开了锅。

原因很简单——发明人一栏里出现的两个名字,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直到几个月前,这两个人还在屹唐旗下的子公司MTI工作,是研发团队的关键骨干

人才流动原本算不上新闻,你跳槽去更大平台,那是个人自由,公司一般也没法干涉,但问题在于,这两人离开时间太短,而且他们的新东家是屹唐的直接竞争对手。

更让人警觉的是,在短短半年里,他们就和应用材料递交了一份含金量极高的专利申请,仔细一看,这项专利的技术路线,与屹唐这些年耗费巨资和心血研发的核心机密高度重叠,几乎像是把屹唐的核心成果直接“搬”了过去。

这下可好,这事变味了,不再是单纯的跳槽,而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技术挖角,屹唐辛苦筑起的技术壁垒,眼看被从内部凿开了缺口。

屹唐方面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8月13日晚上,公司火速发布公告,正式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告上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更狠的是,他们索赔金额直接开到法律允许的最高限额9999万元人民币,这下场面彻底变成了公开对抗,屹唐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不只是员工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对公司核心技术的赤裸裸围猎,甚至带有商业间谍的味道。

他们要的不仅是赔偿,更是一个震慑效果,要告诉对方:这种做法,绝不能容忍,随着这场跨国知识产权官司打响,半导体行业内外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到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对决上。

半年就出核心专利?

屹唐这次打官司,证据抓手就是一条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时间线,逻辑紧凑,几乎让人挑不出毛病,被点名的两个人,在屹唐旗下的MTI干活时,不是一般的工程师,而是掌握核心命脉的关键角色。

他们负责的正是等离子体源和晶圆表面处理这两块核心技术,这些东西是屹唐多年研发的根基,更重要的是,两人入职时都签过严格的保密协议,写得清清楚楚:公司技术不能外传,更不能带去别的公司。

可就在2024年,两人突然辞职了,问题是,他们离开后几乎没有休息期,就直接跳槽去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按常理,去这种大公司,新人哪怕再有经验,也要花时间熟悉流程,先干些外围工作,再慢慢进入核心研发。

但这两人不一样,他们进了新公司不过半年,就摇身一变成了“主要发明人”,还帮应用材料递交了一份专利,而这份专利的内容一看就不对劲,里面的技术思路和关键参数,和屹唐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高度重合。

屹唐团队仔细对比后发现,这份专利的重点就是“等离子体浓度均匀性控制”和“晶圆温度梯度设计”,这两块正是他们在MTI时期花了无数精力攻关的方向。

可笑的是,专利里的技术方案不仅大体思路一致,甚至连一些具体参数、实验路径都惊人地相似,要说是独立研发,几乎没人会信。

毕竟这类技术不是写篇论文,灵光一现就能解决,它需要多年积累、大量实验,还有无数次失败才能得到结果,可偏偏这两人换了新东家半年,就端出一份“顶尖成果”,而且“巧合”得跟屹唐的核心机密重叠到细节。

对屹唐来说,这剧情太清楚了:两人把脑子里的经验、电脑里的文件、实验记录里的核心数据,统统带去了新公司,应用材料省去了漫长的研发周期,直接利用屹唐的技术成果,换来一份所谓的“创新专利”。

这在屹唐眼里,不是正常跳槽,而是赤裸裸的技术搬运和利益输送,可以说,应用材料拿到的根本不是新技术,而是屹唐的心血成果换了个名字。

中国科技企业不再忍气吞声

屹唐这次起诉索赔9999万,看起来是钱的问题,其实背后是关乎公司生死的大事,核心点就在于被盗走的那套等离子体技术。

说得直白点,这套技术就是给晶圆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的“必杀技”,用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干法去胶、蚀刻等重要环节,是屹唐赖以立足的本事。

如果对手把这套技术申请成专利并抢先注册,局面就可能变得非常荒唐:屹唐未来继续用自家研发的成果,反而还要被告侵权,甚至交专利费,严重时,可能直接被市场拒之门外。

这就是所谓的“反向卡脖子”,等于拿自己的成果堵住自己的出路,而且屹唐的这项技术来得并不容易。

早在2016年,它通过跨国收购拿下了美国的Mattson Technology,把对方的等离子体和热处理技术揽到手里,但那并不是简单搬运,而是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再创新,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并且建起了一套专利防护墙。

到今天,它已经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这两项领先技术的公司,这份护城河如果被泄露或者背叛击穿,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次屹唐选择硬刚,而不是忍气吞声,9999万的金额不是随口喊的,而是根据法律里“三倍惩罚性赔偿”的标准来算的。

屹唐要的不是简单的钱,而是要让对手知道窃取机密的代价有多高,这种底气,来自中国法律环境的变化。

现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保护得很严,惩罚性赔偿也让侵权变成一件风险极高的事。

要知道,类似的案例已经有先例,比如华为曾打赢尊湃通讯的商业秘密案,被告不仅赔了钱,还被判刑,再比如中微半导体在美国遭遇打压时,直接在对方本土起诉,也扳回一局。

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科技企业态度的转变,从以前常常被动挨打,到现在主动维权,屹唐就是一个缩影,同时也向全行业传递信号:技术不是随便能偷的,偷了就要付出代价。

案件现在已经进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阶段,最终判决还需要时间,但不管结果如何,这场官司已经说明一个立场:中国企业不会再轻易放弃自己的创新,更不会让别人白白拿走心血成果。

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自救,更是一整个产业对技术主权的捍卫,科技突破要靠研发,但公平竞争必须靠法律,两条路一起走,中国的科技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13——突发!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起诉美国公司,称其非法获取核心技术秘密

环球时报2025-08-14——索赔9999万!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起诉美国企业窃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中美   美国   芯片   后果   员工   公司   技术   专利   核心   材料   等离子体   成果   中国   专利申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