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全球运动鞋服这片广阔市场中,美国耐克常年占据榜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产品牌则如同黑马般异军突起。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耐克总营收高达514亿美元,依旧是行业第一,但与同期数据对比来说,增幅是自2010年以来最慢的一次,仅仅只有1%。
那么,作为国产之光的安踏,和耐克相比差距有多少呢?
耐克起源于1963年,那时候,比尔・鲍尔曼和菲尔・奈特联手创立了蓝带体育用品公司,一开始公司就是做个小本买卖,主要从日本进口一些运动鞋,然后在美国本土售卖。
图片来源网络
经过差不多十年的摸爬滚打,到了1972年,公司正式更名为耐克公司。
“NIKE”这个名字,那可是大有来头,它在希腊神话里指的是胜利女神,寓意着美好和成功,再看看耐克那个标志性的“小对钩”商标,简单几笔,却象征着速度、动感和轻柔。
这小对钩往衣服、鞋子上一贴,辨识度超高,一下子就成了全球运动文化里的一个经典符号。
耐克logo设计者
耐克能在全球运动品牌里称霸,靠的可不只是名字和商标,它开创的体育营销策略,那才叫一个绝,直接颠覆了大家以往的认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耐克就开启了“运动偶像经济”的先河。
当时,它签约了田径界的叛逆者史蒂夫・普雷方丹,为啥选他呢?
因为普雷方丹身上那股反主流的劲儿,和耐克想要塑造的品牌形象不谋而合,普雷方丹穿着耐克的鞋子在赛场上风驰电掣,耐克这个品牌也跟着名声大噪。
普雷方丹
到了1984年,耐克又干了一件震惊体育界的大事,天价签约迈克尔・乔丹,要知道那时候乔丹才刚进入NBA,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秀。
迈克尔・乔丹
但耐克就有这个眼光,相信乔丹未来必定不凡,不仅如此,耐克还专门为乔丹推出了黑色的 Air Jordan球鞋,这可不得了,直接打破了当时NBA的着装规范,可正是这一“叛逆”举动,引发了球迷们的疯狂追捧。
Air Jordan系列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成了无数篮球迷梦寐以求的球星。
科比・布莱恩特
从那以后,耐克就紧紧抓住了NBA这个大舞台,陆续签约了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凯文・杜兰特等一众顶级篮球运动员,通过这些顶级运动员和重大赛事的影响力,耐克成功地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图片来源网络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耐克也很有一套,它开创了一种“虚拟生产”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怎么建工厂搞生产,而是把生产环节外包给亚洲的一些国家,在这些外包生产地中,越南算得上是耐克最大的制造基地了。
图片来源网络
据统计,耐克差不多有五成的鞋类产品,三成的服装产品都是在越南生产的,就连旗下的匡威品牌产品,也有不少是在越南制造的。
不过最近,耐克就因为供应链的事儿有点头疼,美国打算对越南征收“对等关税”,这消息一传出,耐克的股价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直线暴跌。
图片来源网络
虽说后来关税执行延期了90天,但这始终是个悬在耐克头上的一把利刃,
一旦关税开始征收,耐克的生产成本肯定得大幅增加,说不定到时候,这些成本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咱们买耐克的产品,价格可能就得上涨了。
当耐克CEO还在为514亿的年营收欢呼时,中国安踏又交出了怎样的业绩。
安踏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草根逆袭的热血与拼搏,1987年,年轻的丁世忠怀揣着梦想,带着600双家乡生产的运动鞋奔赴北京闯荡市场。
丁世忠
在北京西单的一个小柜台,丁世忠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在这个小小的柜台前,丁世忠一边卖鞋,一边积累经验,慢慢地,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
1991年,丁世忠和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创立了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从这一刻起,安踏正式踏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安踏工厂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运动鞋服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牢牢把控着,安踏要想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得另辟蹊径,当时,很多国内的鞋厂都在给国际品牌做代工,赚点辛苦钱。
但安踏毅然决然地摒弃了这种代工模式,开始探索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
1999年,安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它拿出全年的利润,签下了乒乓球名将孔令辉,那时候,孔令辉在国内可是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
孔令辉
孔令辉夺冠后,安踏的营业额就像坐火箭一样,从原本的2000万一下子飙升到了2亿元。
安踏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个靠明星代言成功打开市场的运动品牌,这次成功的营销,让安踏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图片来源网络
安踏的野心可不止于此,2007年,对于安踏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安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运动品牌,通过这次上市,安踏成功融资 31.68 亿港元,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安踏就像加满了油的跑车,发展速度更快了。
图片来源网络
2009年,安踏又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举动,它花了3.32亿元,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了FILA 大中华区的经营权。
当时的 FILA 在国内市场发展得并不顺利,甚至面临着退出中国市场的困境。
但安踏却独具慧眼,看到了FILA品牌背后的潜力,收购之后,安踏对FILA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它从一个濒临淘汰的高端品牌,成功转型为时尚运动的标杆。
如今,FILA为安踏贡献的营收,差不多能占到安踏总营收的四分之一,成了安踏旗下的一大摇钱树。
图片来源网络
在成功运作FILA之后,安踏的多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它陆续收购了迪桑特、可隆、亚玛芬体育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涵盖了户外、滑雪、高端运动等多个领域,安踏通过整合这些品牌,构建起了一个全场景的品牌矩阵。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 2024年,安踏的业绩迎来了大爆发,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达到了708.26亿元,而它控股的亚玛芬集团,在2024年的营收也相当可观,达到了377.52亿元。
在安踏品牌和亚玛芬集团的双轮驱动下,安踏集团2024年合计营收达到了1085.8亿元,成绩相当亮眼。
图片来源网络
现如今,安踏和耐克之间的营收差距已经在大幅缩小了,想当年,安踏的营收和耐克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如今能缩小到这个程度,安踏这些年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耐克和安踏,一个是全球运动品牌的老牌霸主,一个是迅速崛起的行业新贵,它们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丁世忠
耐克凭借着开创性的体育营销策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深厚的品牌历史积淀。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而安踏则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断的品牌转型决策以及成功的多品牌战略,实现了从晋江小鞋厂到世界前三运动品牌的华丽逆袭。
相信在耐克和安踏等众多优秀品牌的引领下,全球运动鞋服行业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2025-03-20《安踏2024财报发布,营收突破700亿,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
新华网2025-04-30《服企业绩分化:361度、探路者逆增,美邦、红豆净利润大跌》
东方财富网2024-06-28《耐克2024财年营收514亿美元 大中华区营收持续增长》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