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从李嘉诚将要把包含巴拿马运河在内的四十多个国际港口股份转卖的美国企业的消息曝出。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嘉诚就走到了中美双方都弃之敝屣的地步。
李嘉诚原以为自己将这份“投名状”递给美国,迎接他的将是“大好前途”,却没想到这份价值228亿美元的合同会成为他商业帝国的“死亡契约”。
在全球航运版图上,李嘉诚控制的43个港口分别于23个国家。
这些港口每年贡献50亿港元利润,更重要的是,它们扼守着全球6%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特别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承担着中国与拉美21%的货运量。
特别是中美重启贸易战后,巴拿马运河的地位水涨船高,能在这条运河上拥有话语权对中美双方来说都相当重要。
而特朗普在2025年1月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随后美国务卿鲁比奥亲赴巴拿马施压。
中方为了海外贸易的稳定,也进行多次贸易谈判。
当李嘉诚决定以220亿美元的价格将他所持有的43个港口股份卖给贝莱德公司的交易消息在3月4日被披露后,中国舆论场瞬间炸锅。
《大公报》连续五篇社论直指其“为钱卖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起“抵制屈臣氏”运动,导致屈臣氏在华销售额暴跌3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在3月28日启动反垄断审查,明确要求“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此次中国监管部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直接卡住交易咽喉。
李嘉诚猖狂不起来了吧。
可能有不了解李嘉诚的人疑惑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好处目前没看出来,反正坏处接踵而至,而李嘉诚怎么做与他一直以来的经商理念有关。
因为李嘉诚就是个擅长伪装的黑心资本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掀起腥风血雨,通过“捂盘惜售”“坐地起价”操控房价,导致香港普通民众买房难如登天。
据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1997年至2010年,香港房价涨幅超300%,而同期居民收入仅增长80%,无数家庭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
反观李氏家族旗下地产公司利润率常年维持在40%以上,赚得盆满钵满,被港人痛斥为“吸血房东”。
还有我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公摊面积”就是李嘉诚向内地推广的。
李嘉诚与贝莱德的交易并没有顺利推进,但交易失败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想象,长和系市值在三个月内蒸发800亿港元,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
此外长和系资产负债率高达45%,每年支付的利息就达133亿港元,几乎吞噬掉全部净利润。这种“借新还旧”的游戏在交易失败后难以为继,迫使李嘉诚紧急抛售英国电网资产套现120亿英镑。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在6月27日被移出香港特首顾问团,这是自1997年以来李氏家族首次失去政府高级咨询职位。
被接二连三的打压的李嘉诚紧急公关,但也挽不回他的大众眼中的形象。还没完,国内的打压已经够让李嘉诚彻夜难眠了,美国也表示放弃李嘉诚。
对于美国来说,有利可图我们才是朋友。
起初拉拢李嘉诚,不过是看中他手中港口网络的战略价值。这些遍布全球的港口,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地中海东部的关键节点,是美国控制全球航运的重要棋子。。
但美国的“利用”从来附带苛刻条件。
当交易细节曝光,美国发现这些港口中不少涉及与中国的货运往来,且李嘉诚多年来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绑定难以切割时,所谓的“国家安全审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弃子理由。
因为美国政客更在意的是,这笔交易能否成为遏制中国的工具,而非给李嘉诚“接盘”。
一旦发现李嘉诚的资产无法完全服务于美国的地缘政治野心,甚至可能因他的复杂商业网络留下“安全隐患”,抛弃就成了必然选择。
李嘉诚如今可谓众叛亲离,他会走到如此地步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无祖国”的投机逻辑撞上了时代的墙。
李嘉诚早年靠香港楼市和内地政策红利发家,却在关键时期选择“抽逃资本”,将资产转移至欧美,甚至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与外资勾结。
这种只讲利益、不讲责任的行为,早已埋下被唾弃的伏笔。
在大国博弈中,李嘉诚试图以资产为筹码投靠美国,却忘了美国只认“有用”和“没用”。当他的资产无法满足美国的战略需求,甚至可能引发与中国的对抗升级时,被抛弃是迟早的事。
这恰恰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家国情怀的资本,在任何地方都只是暂时的“工具”,用完即弃。
信息来源:李嘉诚拟出售港口给美企,港澳办官网转载锐评:好好想想要站在哪一边!
2025-03-15 19:18·奔流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