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好好说他不听,非要逼我发火才肯罢休?"
32岁的王琳在分享会上道出困惑。
她的儿子刚上小学,每天早上都要为穿衣服大闹一场——选好的校服临出门又要换掉,理由是"袖口的条纹不好看",常常导致母子俩一起迟到。
直到有次她蹲下来给儿子系鞋带,才发现孩子眼里满是恐惧:"妈妈,今天体育课要跑步,我怕跑最后一名。"
我们家长常陷入"行为表面化"误区:只看到孩子打滚、哭闹、拒绝沟通的"问题行为",却看不见行为背后的情绪需求。
就像王琳的儿子,用"挑剔衣服"掩盖对体育测试的焦虑。
孩子情绪爆发的三大"信号密码",你读懂了吗?
身体信号:揉眼睛、咬手指、呼吸急促——这些是情绪失控的"预警黄灯"。
语言信号:"我讨厌你""再也不跟你玩了"——其实是在说"我现在很受伤,需要你的关注。"
行为信号:故意破坏玩具、重复说"不"——本质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你"。
孩子的大脑就像没组装好的收音机,他们知道自己不舒服,却调不出正确的频道告诉你哪里疼。
当家长用"不许哭""再闹就打你"切断这个频道,孩子只会用更激烈的方式"调频"。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调频”,实操方案如下: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撒泼打滚,核心原则是:不评判、不妥协、不离开,蹲下来挡住围观视线(保护孩子自尊)低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想要那个玩具(命名情绪),但我们约定好今天只买绘本(重申规则)。你可以哭完再走,我等你。"
若继续哭闹,平静抱起孩子到安静处(如停车场车内),直到情绪平复再沟通。
写作业时情绪崩溃核心原则: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用"反向溯源法":"是题目太难了(能力),还是担心写不完被批评(后果)?"
提供"脚手架支持":"我们先做最简单的3道题,做完妈妈陪你玩1分钟拍手游戏"
千万别说"这么简单都不会",换成"这个知识点确实有点绕,妈妈小时候也卡壳过"。
兄弟姐妹争抢玩具核心原则:不做裁判,做"冲突翻译官"。
分别倾听:"哥哥先说,你刚才为什么抢弟弟的卡车?"再问弟弟:"你的玩具被抢走,是不是很生气?"
引导表达:教孩子说"我现在很生气,因为我还没玩够",而不是直接动手。
提供替代方案:"哥哥再玩5分钟,然后换弟弟玩,妈妈用计时器帮忙"。
情绪教育是给孩子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当王琳和孩子一起“调频”后,儿子的变化出人意料。
某天早上主动说:"妈妈,我今天想穿蓝色校服,因为蓝色让我想起大海,跑步时就像波浪一样有力量"。
情绪管理不是让孩子不哭不闹,而是教会他们“我的情绪我做主”。
当家长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才能学会接纳自己;当家长能用语言表达情绪,孩子才能学会健康沟通。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