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超、江苏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等民间足球赛事爆火后,国内足球氛围被彻底点燃。贵州村超赛事中,单场观赛人数峰值超5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每场比赛不仅是足球竞技,更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周增超3000万元,拉动特色农产品销售翻倍;苏超自启动后,参赛球队超200支,覆盖全省超10个地级市,通过“城市德比”激活地域足球热情,带动赛事举办地餐饮、住宿消费增长20% - 40% 。
此外,山东、四川、浙江等省份也纷纷推出本土民间联赛,山东“鲁超”首赛季吸引超150支球队参赛,赛事期间相关城市足球场预订率达90%;四川民间赛事带动足球青训报名人数月增2000人 。这些民间赛事以“体育 + 文旅 + 民生”的模式,成为激活地方经济、凝聚社群的新引擎,彰显着足球运动在基层的蓬勃生命力。
然而,中国足协于8月25日发布《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其管理边界与民间赛事发展逻辑的碰撞,值得深入剖析。
一、新规出台:民间热潮下足球的“紧箍咒”?
从内容看,新规旨在强化社会足球赛事赛风赛纪管理,涵盖赛事组织、违规处罚等多方面。例如,对殴打、谩骂裁判员,故意延误比赛等行为,明确了取消参赛资格、禁赛等处罚,最高可对个人禁赛5年,对单位暂停或取消办赛资格 。
这一规定,理论上适用于村超、苏超等各类民间赛事,毕竟这些赛事属于中国境内群众性足球活动,且多由地方足协参与组织,作为中国足协会员单位,需遵循协会管理框架。
但问题在于,民间赛事有其独特生态。以村超为例,它不仅是足球赛事,更是民俗文化载体,赛事组织融合苗族木鼓舞、侗族大歌等非遗表演,每场比赛更像是一场“体育 + 文旅”狂欢 。
苏超则扎根江苏足球土壤,通过“城市德比”激活地域足球热情,赛事运营依赖本地企业赞助、社区自发组织,与职业赛事的管理逻辑大相径庭。足协新规以统一标准覆盖多元赛事,未充分考量民间赛事的“草根性”与“文化融合性”,难免给人“管理越界”之感。
二、管理争议:是足协手伸太长还是职责所在?
足协作为行业管理机构,规范赛事秩序本是职责,但新规在执行端存在明显矛盾。
一方面,民间赛事组织松散,村超参赛球员有教师、农民、个体户,苏超也包含大量业余爱好者,他们参与赛事是为“纯粹热爱”,而非职业竞技 。新规要求严格身份审核、赛事报备等流程,会大幅增加民间办赛成本。据估算,一场县级民间赛事,合规审核流程或增加30% - 50%人力投入,这对依赖“零门槛参与”的草根赛事而言,可能成为发展阻碍。
另一方面,足协过往管理口碑存疑。职业联赛中,U23政策朝令夕改、中性名政策引发俱乐部生存危机,管理的“随意性”让民间对新规充满担忧 。对比民间赛事的蓬勃,国足成绩却持续低迷,世界杯出线概率长期徘徊在个位数,亚洲杯、亚运会等赛事表现也难孚众望 。
村超、苏超等赛事展现出的足球热情与创造力,反衬出国足管理体系的僵化与低效。当民间自发能孕育出万人空巷的足球狂欢,足协却未能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国足发展的动力,反而急于用新规“收编”民间赛事,难免让人质疑:是真的为规范秩序,还是借管理之名,掩盖自身在职业足球、国家队建设上的无能?
三、足协真正该做的:尊重生态,精准引导
民间足球的火爆,本质是群众对足球运动的“自发需求”。笔者认为,足协需要认清:村超、苏超的成功,靠的是“去职业化”的参与门槛、“在地化”的文化融合,而非标准化的赛事管理 。与其用职业赛事的管理框架套用到民间,不如转变思路: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对纯草根赛事,简化审核流程,以“引导监督”为主;对具备一定规模、商业化潜力的赛事(如苏超部分城市赛),再逐步规范。
同时,足协应发挥“服务职能”,而非“管控职能”。例如,为民间赛事提供免费裁判培训、安全办赛指导,利用资源优势对接企业赞助,将村超的“文旅 + 足球”模式、苏超的“地域联赛”模式,打造成可复制的基层足球发展样本 。
只有尊重民间赛事的生态逻辑,管理与支持并行,才能让“草根足球热”真正成为中国足球崛起的基石,而非用管理之手“扼住草根足球的咽喉”。
笔者认为,足协出台新规的行为,其实也侧面的反映出,行业管理对民间足球热潮的“应激反应”。中国足球的发展,虽然的确需要职业联赛的“塔尖”,但更离不开民间赛事的“塔基” 。对比民间赛事点燃的足球火种与国足长期的黯淡,足协如果无法适配民间生态,再多的规定,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适得其反。
作为足协,只有放下“管控思维”,拥抱“服务逻辑”,才能让民间足球的火种,真正点燃中国足球的未来 。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