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菜市场阿姨已经用AI来为自己的菜品定价

清晨六点的城南菜市场,53岁的张桂芳在摊位前挂起手写的招牌:“今晨番茄 5元/斤(AI算法建议价)”。招牌下方,是她用手机生成的二维码——扫码能看到番茄从云南基地到菜市场的全流程溯源视频。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传抖音后,#菜场阿姨玩转AI# 话题阅读量突破2.4亿。当工业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至街头巷尾,中国最基层的劳动者正上演一场悲壮而温情的数字生存实验。

一、技术洪流:无人能置身事外的变革

2025年工信部推动的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已从工厂车间渗透至毛细血管般的民生领域:

· 小商户的“数字休克”:73%的小微企业主面临“不转型等死,转错型找死”困境(中国中小商业协会2025报告)

· 技术赋能的悖论:社区理发店王老板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他花6800元购买的“智能获客系统”,三个月仅带来12个新客,却因操作复杂耽误了老客预约。“系统天天提醒我‘您已被1.5公里内同类商家超越’,可没人告诉我怎么超越。”——朝阳区理发店主王建军访谈

二、市井智慧:草根阶层的破局之道

在政策与技术的夹缝中,民间智慧绽放出惊人生命力:

1. “有限数字化”生存法则
张桂芳们的实践揭示出底层逻辑:

· 工具为我所用:仅采用AI定价、电子支付等核心功能,拒绝复杂ERP系统

· 人情补足算法:熟客扫码支付后,她总会多塞一把小葱——“机器算不清人情账”

2. 技术嫁接传统

· 杭州裁缝铺李姐将旗袍定制图输入AI生成设计稿,再手工调整细节,订单量翻3倍

· 成都茶馆用短视频直播评书表演,线下消费反增45%(抖音生活服务2025数据)

社会学家点评:“这不是对抗科技,而是用市井智慧重构人技关系”——《新民生周刊》2025.8

三、政策温度:两新经济下的民生守护

2025年“两新”政策的多维赋能正在显现:

政策举措

基层受益案例

数字技能公益培训

全国建成2800个社区“银龄数字课堂”

小微商户补贴

智能设备采购补贴最高达40%

平台算法监管

禁止“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正如某社区干部所言:“我们不要数字盆景,要的是能长出青菜豆腐的土壤。”

四、写给未来的启示录

警惕“技术暴力”
当菜场用上区块链溯源,请保留现金支付通道——总有老人记不住支付密码。

重构进步定义
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尺,不应是无人商店的数量,而是卖菜阿姨学会用AI时的笑脸。

保留“笨拙”的权利
胡同口修表匠拒绝入驻平台:“我这双手调校的时间,比APP预约更精准。”

历史的回响:三十年前下岗工人学电脑,今天摊主用AI——中国人总能在时代齿轮间找到生存韧性。

夕阳下,张阿姨收摊前在朋友圈更新:“明日鲜笋到货,AI说定价9.8元,老规矩8折——机器不懂老街坊情分。” 这条动态获赞987次,评论里清一色的“明早留两斤”。技术终将向前,但人性的微光,永远是最温暖的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科技   菜市场   阿姨   算法   技术   数字   政策   民生   菜场   市井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