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45分,北京地铁13号线拥挤如潮。61岁的王阿姨刚买完菜,拎着两袋沉甸甸的果蔬,一眼瞧见有空位,连忙坐下歇歇。可她刚坐下不到两站,就突然感到头晕、眼前一黑,一旁的乘客赶紧按铃叫司机停车。
王阿姨后来在医院被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的一句话让她很懊悔:
“像您这年纪,真不建议随便坐下。尤其是公交、地铁上,有些动作,可能表面没事,实则暗藏风险。”
不少上了年纪的朋友坐公交车,总觉得“能坐就坐、能歇就歇”,其实,在公交车上,有些行为对年轻人来说无碍,但对中老年人却可能是“健康地雷”。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公交车上,这4件事,医生提醒:宁可站着,也别干!尤其是第3件,很多人至今不知道有风险。
不少人喜欢一上车就坐靠窗位,冬天晒太阳,夏天透气。
但医生指出:中老年人长时间靠车窗坐,是一种隐性健康隐患。
第一,温差刺激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冬天窗边冷风直吹,夏天空调冷气直灌,冷热交替,极易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暴露在低温或风直吹环境下,心肌梗死风险提升约13%。
第二,窗边空气流动性大,诱发气道疾病。
车内人多空气差,靠窗虽“通风”,但若遇上空气污染严重天,吸入颗粒物反而伤肺。
肺功能下降、慢阻肺、咳嗽等风险升高。
第三,紧急刹车时靠窗座位更危险。
窗边通常没有握扶设施,车辆急刹,容易侧滑撞窗,造成软组织损伤或头部碰撞。
医生提醒:上了年纪的人,别把“靠窗”当福利。想坐就坐内侧靠扶手、车厢中段更安全。
很多人公交上一坐下,第一反应不是看路、休息,而是掏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看新闻。但低头久坐这个习惯,对岁数偏大的人,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颈椎压迫加重,容易诱发脑供血不足。
研究显示,60度低头姿势下,颈椎所承受压力是头部重量的5倍,相当于18公斤。
眼压升高,诱发视力模糊或青光眼。
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加速眼部疲劳,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眼压升高。
手腕疼、肩膀酸,形成“手机手”。
临床数据显示,中老年人手指关节炎与重复低头滑手机行为相关性达72%。
注意力下降,平衡感减退。
公交车本就颠簸不稳,低头看手机时大脑“晕动感”增强,易出现头晕、恶心、跌倒等情况。
医生建议:公交车上尽量不玩手机,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实在想看,建议保持手机与眼睛30cm以上距离,每看10分钟闭眼休息30秒。
很多人一上车就困意来袭,尤其是早上或饭后那一班,公交车仿佛成了“流动的卧铺车”。
可你知道吗?坐着打盹,对上了岁数的人来说,并不安全。
脑供血不足风险上升。
颈部弯曲、头部前倾,会压迫椎动脉,降低脑部供血。对于本身就有动脉硬化的人群,极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加重。
长时间坐姿不变、缺乏支撑,椎间盘承压,可能引起腰椎损伤或旧疾复发。
跌倒受伤风险增加。
打盹过程中意识模糊,一旦急刹车,没有防御动作,极易从座位滑落摔倒,造成骨折。
医生建议:公交上“眯一会儿”绝非小事。困了可以站着休息,握稳扶手,避免突然站起摔倒。
那中老年人乘公交,到底怎么做才安全?医生给出了这4个具体建议,简单易行,今天就能试试。
优先选择靠近车门、有扶手的位置。
有研究发现,车厢中部、靠近车门处重心更稳,发生急停时不易摔倒。
避免穿高跟鞋、硬底皮鞋乘车。
尤其是冬天,鞋底打滑导致跌倒事件高发,建议穿防滑、轻便、易弯折的软底鞋。
车未停稳前不抢座,起身要缓慢。
脑供血差的老人起身过快易头晕,建议手握扶手后缓慢起身,确保重心稳定。
随身携带一瓶温水+防摔挂绳。
公交车上体感易干燥,定期小口喝水有助于脑供血;手机钥匙挂绳防止操作时滑落摔倒。
公交车上的几分钟路程,可能就是一次身体健康的“测试题”。
宁可站一会儿,握着扶手、保护自己,也别因一时疏忽,留下终身遗憾。
上了年纪的朋友,别再小看这些“乘车细节”。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具体健康建议,仍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评估。
愿每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在通勤的路上,更安心,更安全。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老年人健康监测报告(2020)》
2.《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3.《国家卫健委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2023-2030)》
4.《慢阻肺患者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
5.《人体姿势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综述》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