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罗永浩一锤子把西门子砸上了热搜。十五年后,老罗战斗力依旧爆表,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和预制菜送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就是老罗忙了一天没吃饭,晚上带团队去西贝吃了一顿,结果对菜品口味很不满意。回去就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体验恶心”,还呼吁国家立法——要求餐饮企业必须明确标注是不是用了预制菜。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跟进,集体吐槽西贝“又贵又难吃”。
舆情一发不可收拾,西贝老板贾国龙急了,亲自下场回应。他当着多家媒体的面,举着罗永浩点的那张菜单,大声澄清:“西贝绝对没有用预制菜!我们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罗永浩也毫不示弱,一晚上连发十几条微博,直接拿出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线索,还疑似暗讽贾国龙:“碰到这样的蠢人,心里累。”
今日午间,于东来也加入战局,站队西贝,表示“感谢西贝这样的企业,能让我们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其实预制菜这事儿,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拿出来炒一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如,贾国龙保证西贝除了馒头等极少数菜品外,绝大部分的都是现炒现做,根本没有预制。
但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到底什么才算“预制菜”?中央厨房处理过的菜,算不算预制?
至少在西贝看来不算。
据西贝员工透露,他们每天到店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央厨房送来的食材进行烹饪——先烤牛羊肉、熬羊汤,然后放冰箱存着。中午客人点单,再拿出来加热一下。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烤串、熬汤这些工序特别耗时,根本来不及现点现做。还有一些炒菜,也是中央厨房先洗好、切好、配好料,送到门店,客人点了再下锅炒。
这种操作,跟大众通常理解的加防腐剂、能放一年半载的“预制菜”,完全是两个概念。
但话又说回来,中央厨房的预处理环节,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预制”,跟我们在家里现买现切现做的烹饪方式,确实不一样。
不过说句公道话,如果员工说的属实,那直接把西贝打成“预制菜”确实有点冤。毕竟绝大多数连锁餐饮品牌,走的就是中央厨房模式。
麦当劳的牛肉都是剁碎压制成饼后运到门店煎制的,肯德基的面包都是成品运到门店直接用的,711的便当也是做好送到店里直接卖的。
这些外国连锁品牌的预制程度比西贝高多了,那为何没人质疑他们呢?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透明度”上。
国内很多餐饮品牌在加工方式和食材来源上不透明,导致消费者根本分不清自己吃的到底是现炒现做,还是中央厨房预处理,还是完全预制的料理包。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选择权和知情权。而不是让某些商家用“现炒现做”的招牌,卖着成本极低的预制菜,还收那么贵的价钱!
其实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出台一套清晰的分类标准,明确界定什么是“预制菜”“中央厨房加工”“现制现售”,并且要求商家在店内、外卖包装、甚至菜单上明确标注,就像“清真”“非清真”那样标识清楚。
只要透明度跟上了,像西贝这次引起的争议,自然就会减少。
最后我也想吐槽一句西贝的价格。我自己也吃过几次,环境是不错,菜也不难吃,但价格是真的高:一个花卷15块,三个蒸饺19块,一份生菜33块……这要是自己在家做,怕是能吃到吐。
牛羊肉贵可以理解,但碳水和蔬菜也这个价,贾老板,是不是考虑降一降?
作者:9527
参考资料
《对话西贝前后厨员工:究竟用没用预制菜?》凤凰网财经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