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发现:中国两颗卫星在轨道上对接,“奶妈”卫星时代要到来了

这几天,中国“实践-21”和“实践-25”两颗卫星在地球静止轨道(约35,786公里高度)上进行了第二次近距离操作,引发全球关注。据瑞士太空监视公司透露,这两颗卫星在数天接近后,进入极近距离,光学跟踪图像显示它们几乎难以区分,暗示可能即将进行对接,甚至可能开展在轨加油或维修测试。

这是中国首次尝试星对星加油技术的关键一步。据美国公司分析,此前6月13日,两颗卫星曾相距不到1公里,进行了90分钟的近距离操作,可能是一次对接预演或尝试。而此次操作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在高轨自主卫星服务领域的雄心,这一技术突破尚属美国未实现之举。

“实践-25”卫星的任务聚焦于测试“在轨加油和卫星寿命延长技术”。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该任务旨在通过维护和延长在轨卫星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可持续性,并应对日益严峻的太空碎片问题。

在轨加油技术是地球静止轨道自主卫星服务的核心,涉及高精度对接、燃料传输和复杂轨道作。 这要求极高的导航、控制和机器人技术水平。 成功实现这一技术将使中国在航天领域跻身全球前列,挑战美国、欧洲等传统航天强国的通过“实践-25”等任务,中国验证了在轨维护和加油能力,可显著延长卫星使用寿命(通常GEO卫星寿命为15年左右)。 这不仅提升了卫星的运行效率,还为未来深空探测和复杂航天任务奠定技术基础。

在轨加油与维修能减少废弃卫星的产生,缓解太空碎片问题,符合全球太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增强中国在国际航天治理中的话语权。

我们要认识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成本高昂(单颗卫星成本可达数亿美元)。 通过在轨加油和维护,可延长卫星寿命,减少新卫星的发射需求,从而大幅降低航天项目的长期成本。在轨服务技术可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为其他国家或商业公司提供卫星维护服务。 中国可借此进入全球航天服务市场,获取经济收益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轨加油技术还能为未来的太空经济(如卫星网络、空间站运营)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增强中国在太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竞争力。

从军事层面来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广泛用于通信、导航和情报收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资产。 在轨加油可确保这些卫星在关键时刻保持功能,增强中国太空资产的持续作战能力。

握在轨服务技术意味着中国可能具备干预或维修其他国家卫星的能力,这在太空军事化背景下具有潜在的战略威慑作用。

在轨加油技术可应用于军民两用场景,例如支持军事通信卫星或开发更先进的太空武器系统,增强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综合实力。

美国尚未实现GEO轨道卫星的在轨加油,中国若成功,将在这一领域占据先机,提升其在全球航天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可通过提供在轨服务技术,与其他国家开展航天合作,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力。 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

不过,在轨加油涉及高风险操作,失败可能导致卫星损坏。

可见,中国在轨加油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军事韧性和国际影响的综合提升。 它不仅是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也是中国在太空领域追求领导地位的重要步骤。 若“实践-25”等任务成功,中国将有望开启“奶妈”卫星时代,重塑全球航天格局,同时为太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科技   奶妈   中国   轨道   发现   时代   卫星   太空   航天   技术   美国   全球   领域   寿命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