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瑞士会谈宣布结束,中方宣布重大进展,美方对华称呼变了,联合声明即将出台,要结束了吗?
5月12日凌晨2点,央视新闻发布消息,称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日内瓦结束,随后新华社披露了中方在瑞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中方强调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的共识只有一点,那就是建立经贸磋商机制,明确牵头人,开展进一步的磋商。对此美财长贝森特发布消息,称会谈“非常富有成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还对媒体披露,中美的分歧没有那么大,称美国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的协议将产生积极影响。中美都共同提到了“实质性进展”这个词汇,表明瑞士会谈的气氛或许没有那么糟。
此外美方对中国的称呼变了,由“系统性挑战”、“最主要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结合会谈前美方的种种急迫,不难看出美方才是谈判的发起者,或者是有求于中国。这场谈判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首先是背景上,从4月初开始,中美互相加税、中国限制中重稀土资源出口,而美方把对华关税一度加到了145%,在浓浓的“火药味”下,谁也没想到中美能谈得顺利。其次是内容上,双方第一次接触就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建立磋商机制,这在国际上并不常见,对比之前的剑拔弩张,事件转折之快让人意外。三是美方似乎早就知道了结果,在5月10日,中美的谈判还没结束,美总统特朗普就称双方谈得很愉快,达成了许多共识。
考虑到中方一贯的立场,对美妥协并不现实,美方很可能早就做好了服软的准备,从中方的有力反制、坚持原则中,特朗普或许认识到了什么,如果继续对华施压,这场关税战很难结束,再想找中国谈就难了。而特朗普在会谈前,声称对华降税至80%、不会对华让步等言论,很可能是做给选民看的。离开了中国工厂后,美国的商品供应出现危机,物价上涨、供应短缺愈发严重,而离开了中国稀土,美国的军工、科技等领域几乎停工。同时在中国对美方125%的关税下,美企出口到中国的大量商品成本飙升,美国正在失去中国市场。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很有可能对华让步,以降税换取中国开放市场和稀土出口,但问题是怎么操作,经过两天的谈判,最终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一步步把税率降下去,达到中国的要求。与此同时,特朗普5月11日对外宣布,将大幅增加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贸易。同时美国在与英国达成协议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印度很可能是下一个,但日韩还需要更长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在中国“碰钉子”后,或许已经放弃“收割中国”,转头对英国、印度等国下手,这应了中国商务部的话,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