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饮巨头在华布局22年,明目张胆卖预制菜,中国生意却更好了

前言

当不少餐饮品牌因悄悄用预制菜被消费者吐槽“不新鲜”“收现做的钱”时,日本餐饮巨头萨莉亚却在华“反其道而行之”。

不仅不隐瞒用预制菜,还主动晒出中央厨房视频、出书分享预制菜运营经验。

2003年在上海开第一家店至今,22年过去,它不仅没被“预制菜争议”击垮,反而把人均30元的西餐生意做得越来越火。

2024财年中国区营收达25亿元,利润4亿元,截至2025年8月门店数突破580家。

年轻人更是喊出“萨门”的口号,宁愿绕路去商场地下室的门店排队,就为了吃一份12元的披萨、40多元带配菜的牛排。

不禁想问,这家敢明目张胆卖预制菜的日本餐饮店铺,到底凭什么这么火?

消费者讨厌的不是预制菜,而是被欺骗

如今走进任意一家萨莉亚,总能看到学生党凑在一桌分食意面,打工人午休时点份牛排套餐当简餐。

甚至有人调侃“菜市场牛肉都要40多元一斤,萨莉亚的牛排还带沙拉和饮品,性价比真的没话说”。

很少有人知道,这份“闭眼点不心疼”的性价比,背后全靠预制菜撑起来。

和其他品牌把预制菜藏着掖着不同,萨莉亚的预制菜从生产到上桌都透着“实在”。

核心的生菜是自家培育的“萨利亚18号”,在日本福岛有4200亩自建农场,单颗能做5-7盘沙拉,中国门店的生菜要么从合作农场采购,要么直接进口,保证每一口口感都一样;

牛肉、奶酪酱这些关键食材,从澳洲中央工厂统一进口,避开本地采购的价格波动;

就连送到门店的半成品,都用-18℃冷冻储存,到店后不用复杂处理,简单加热或组合就能上桌。

后厨连菜刀都不用备,却能把披萨厚度误差控制在0.3毫米,9分钟内上完75道菜,比不少现做餐厅还快。

有人疑惑,同样是预制菜,为啥萨莉亚没被骂?

答案其实很简单:它从不拿预制菜当“现做”卖,更不搞价格套路。现在很多餐厅用预制菜,却要标个“现炒”“现烤”的价,消费者发现后自然觉得被骗;

萨莉亚把“预制菜”和“低价”直接绑在一起,12元的披萨、14元的意面,价格摆在明面上,消费者不用纠结“是不是现做”,光看价格就知道“值了”。

更难得的是,它还主动公开供应链:拍纪录片展示中央厨房怎么处理食材,出书讲怎么通过预制菜降成本,这种坦诚反而让消费者放下戒备。

毕竟大家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欺骗”的感觉。

抠细节,打磨经营,为日后的火爆埋下伏笔

不过,萨莉亚这套“预制菜+低价”的模式,刚到中国时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3年它把海外首店开在上海,本想复制日本的成功,结果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那时候一线城市的中产吃西餐,图的是“仪式感”,觉得萨莉亚的平价西餐“不够地道”,宁愿去排队等高价的中高端餐厅;

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对西餐还很陌生,5元一碗的牛肉面比14元的意面更对胃口。

很长一段时间里,萨莉亚陷在“关注价格的人不爱吃西餐,爱吃西餐的人不在乎价格”的尴尬里。

门店客流冷清,每年新增门店也就20来家,和同期疯狂扩张的其他餐饮品牌比,显得格外“慢”。

但萨莉亚没着急改定位,也没跟风提价,反而默默做着两件事:

一是在广州建工厂、布局七大区域枢纽,把冷链配送理顺,保证一线城市次日能收到新鲜食材,二线城市3天内也能到;

二是继续打磨运营,专门成立团队研究怎么省时间——比如给拖把加喷水装置,让每块地砖只拖一次,清洁时间从1小时缩到30分钟;

教服务员单手端3盘菜,不用托盘省出8.6秒……

这些“抠门”的细节,让它的租金成本只占营业额的13%(行业常规是20%-30%),300平米的门店只要4个员工(同等规模的必胜客要15人),慢慢把成本压了下来,也为后来的扩张攒足了底气。

在华22年,萨莉亚守住了餐饮行业的底线

转机出现在近几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慢慢变了:不再为“仪式感溢价”买单,更在意“花钱值不值”。

以前火的高端西餐厅,因为固守高定价接连陷入经营困境;

而萨莉亚的优势突然凸显,人均30元就能吃顿西餐,既能满足尝鲜的需求,又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萨莉亚早已把客群抓得死死的:20-35岁的年轻人,需要“工作简餐”和“朋友小聚”的场景,而它的价格、口味刚好契合。

于是,曾经冷清的门店重新排起长队,2023到2024年一年就新增42家门店,2025年更是计划开136家,还准备在广州建新工厂,为未来1000家门店铺路。

现在再看萨莉亚在华的22年,会发现它的生意越来越好,不是靠什么“秘诀”,而是守住了餐饮的本质。

它没把预制菜当成“偷工减料的工具”,而是用完整的供应链把预制菜的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也没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而是用亲民的价格、坦诚的态度,让“日常吃西餐”变成了普通人能实现的事。

如今,它还在慢慢扩张,没盲目去下沉市场铺店,而是先巩固核心城市的口碑,就像它在日本时那样,不追风口,只等消费者的需求和自己的模式同频。

结语

或许这就是萨莉亚的底气:在餐饮行业总想搞“新花样”的时候,它坚持做“实在事”,把预制菜的成本降下来,把价格定得让人心动,再坦诚对待每一位顾客。

22年过去,中国消费者用排队和钱包投票,也证明了一件事:餐饮不用搞太多噱头,只要让大家觉得“花得值”,生意自然会越来越好。

你们觉得萨莉亚能在中国走红,除了服务和价格优势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食   明目张胆   日本   中国   巨头   布局   生意   餐饮   西餐   价格   消费者   成本   牛排   坦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