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国停寄美国包裹,800 美元免税取消,跨境人这波被 “卡脖子”

攥着物流单我慌了!25 国停寄美国包裹,800 美元免税取消,跨境人这波被 “卡脖子”

今早盯着电脑查客户的样品物流,指尖刚点进俄罗斯邮政官网,红色的 “暂停受理发往美国商品邮寄” 字样突然跳出来,鼠标点了好几次刷新,页面还是没变化 —— 上周刚答应给纽约客户寄的 3 款银饰样品,本该走俄罗斯邮政的平价渠道,这下彻底卡壳了。攥着手里皱巴巴的物流单,我赶紧翻行业群,才发现韩国 EMS 停了、德国邮政也发了公告,连日本、新加坡这些常合作的邮政机构,都加入了 “暂停向美寄包裹” 的队伍,算下来足足 25 个国家!作为做了 4 年跨境饰品的小老板,我太懂这意味着什么:物流断了、成本涨了、客户要跑了,这波美国新规,简直是给我们跨境人 “上了紧箍咒”。

先扒美国 “新规炸弹”:8 月 29 日起,800 美元以下包裹不免税了!

这次 25 国集体暂停寄包裹,根源全在美国的新政策 ——8 月 29 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 “价值 800 美元及以下进口包裹” 的免税待遇,哪怕你寄个几十美元的小饰品,都得交齐关税、增值税,一分都不能少。

我之前给美国客户寄样品,10 个包裹里有 8 个都在 800 美元以下,走邮政渠道不仅运费便宜(大概 30 美元 / 公斤),还不用交关税,客户收到货直接确认订单,效率超高。但现在呢?客户算了笔账:之前买 100 美元的饰品,到手就是 100 美元;现在要加 15% 关税 + 8% 消费税,到手得 123 美元,他直接跟我说 “要不先暂停订单,等政策明朗”。

更坑的是,美国还收紧了海关申报要求 —— 所有包裹必须提前传电子预申报数据给美国邮政,少一个字段都可能被扣。我昨天帮同行查物流,发现有个德国客户寄的手表,就因为漏填了 “材质成分”,在洛杉矶海关卡了 5 天,客户天天催,同行急得直骂 “这哪是清关,是渡劫”。


25 国 “集体停寄” 真相:不是不合作,是真的 “玩不起”

这 25 个停寄的国家,不是故意跟美国对着干,而是美国新规把邮政机构逼到了死角。我翻了俄罗斯、韩国、德国的官方声明,总结出 3 个核心原因,每一个都戳中跨境物流的 “痛点”:

1. 俄罗斯:关税金额算不清,干脆停了商品邮寄

俄罗斯邮政说 “因关税金额问题暂停商品邮寄”,其实我特别理解 —— 之前走俄邮寄美国包裹,关税是 “货到后由收件人付”,但现在美国要求 “提前核算税费”,俄邮的系统根本跟不上,总不能让邮政工作人员手动算每个包裹的税吧?最后只能停掉商品邮寄,只留普通信件(比如明信片),至少信件不用算税。

2. 韩国:EMS 直接停,只剩 UPS “高价通道”

韩国邮政更绝,直接暂停了 EMS 向美寄包裹,现在只能走 UPS—— 但 UPS 的运费比 EMS 贵 3 倍!我之前寄 1 公斤饰品走 EMS 只要 40 美元,走 UPS 得 120 美元,还得让客户付关税(美国新规要求收件人承担)。有个首尔的同行跟我说,这两天他的美国订单掉了 60%,客户一听 “运费 + 关税涨这么多”,直接取消订单。

3. 欧洲多国:清关要求太严,邮政 “扛不住”

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暂停的理由是 “美国清关措施变更”—— 之前寄包裹只要填简单的 “商品名称 + 价值”,现在要填 “材质、用途、原产地、HS 编码”,甚至连 “包装尺寸” 都要精确到毫米。欧洲邮政的工作人员本来就少,要处理这么复杂的申报,根本忙不过来,索性先停了再说。

算下来,这 25 国基本覆盖了跨境零售的 “主力渠道”:俄罗斯、韩国走平价包裹,欧洲走品牌样品,日本、新加坡走快消品,现在全停了,我们这些中小跨境商家,简直是 “断了腿”。


这波冲击有多狠?3 类人最受伤,我身边已经有人扛不住了

作为亲历者,我太清楚美国新规和 25 国停寄的连锁反应 —— 不是 “小波动”,是直接戳中跨境行业的 “命门”,尤其是这 3 类人:

1. 跨境中小商家:订单掉、成本涨,两头受气

我自己的店这几天就很明显:美国订单量掉了 40%,剩下的订单要么要求 “分摊关税”,要么让我找更便宜的物流。之前走邮政渠道,利润率能有 20%,现在换 UPS + 分摊关税,利润率直接降到 5%,等于白忙活。

隔壁做跨境美妆的王姐更惨,她主要卖韩国面膜,之前走韩国 EMS,100 盒面膜运费 50 美元,免税;现在只能走 UPS,运费涨到 150 美元,还得加 10% 关税,客户直接说 “不如在本地超市买,还不用等”,她昨天已经开始清库存,说 “先停掉美国市场,不然要亏光”。

2. 美国低收入群体:海淘 “平价货” 变贵,生活成本涨了

美国智库凯托学会的报告说得很实在:取消 800 美元免税,受伤最狠的是美国低收入群体。之前他们喜欢海淘中国的平价家电、印度的手工织物、泰国的护肤品,比如 100 美元的中国电饭煲,免税后比本地买便宜一半。但现在呢?加完关税,价格跟本地货差不多,甚至更贵,等于断了他们 “薅海外平价货” 的路。

我有个美国客户是单亲妈妈,之前每月从中国买 200 美元的儿童衣服,现在算上关税要多花 30 美元,她跟我说 “以后只能买二手衣服了”,听着特别心酸。

3. 国际邮政 & 物流企业:业务砍半,员工要轮岗

俄罗斯邮政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发往美国的商品包裹占比达 35%,现在暂停后,不少分拣中心的员工开始 “轮岗休息”;韩国 EMS 更惨,美国线路占其国际业务的 20%,暂停后只能靠国内件 “凑业绩”。

就连 UPS 这种 “替代渠道”,也在悄悄涨价 —— 我上周问 UPS 寄 1 公斤包裹到美国,报价 120 美元,这周就涨到 135 美元,客服说 “订单太多,运力紧张,只能调价”。这哪里是 “替代渠道”,是 “趁火打劫” 啊!

✨ 跨境人该怎么破局?我试了 3 个办法,暂时能撑住

焦虑了两天后,我没坐以待毙,试了 3 个办法,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能保住部分订单,分享给同样被 “卡脖子” 的跨境同行:


1. 换 “商业快递 + 关税分摊” 模式,跟客户坦诚沟通

我现在跟美国客户说清楚:“包裹走 UPS,运费我承担 30%,关税你承担 70%,如果能接受就继续合作,不能接受我们就等政策变化”。出乎意料,有 60% 的老客户同意了 —— 他们知道我这边成本涨了,也不想失去稳定的货源,互相让步反而能留住合作。

2. 开拓 “非美国市场”,分散风险

我赶紧联系了之前对接过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客户,这些国家暂时没取消低价包裹免税,现在把原本发美国的样品,转寄给这些客户,上周还签了一个加拿大的小订单,虽然量不大,但至少能补点业绩缺口。

3. 盯紧政策动态,加入行业协会抱团

我加了 “中国跨境电商协会” 的政策群,每天都有最新的各国邮政通知、关税计算工具,比如群里分享的 “美国关税速算表”,输入商品类别、价值就能算出税费,给客户报价时更精准,避免后期扯皮。


最后想说:这不是 “物流断了”,是全球跨境零售的 “预警信号”

25 国停寄美国包裹,表面是 “邮政应对不了美国新规”,本质是全球跨境零售 “脆弱性” 的暴露 —— 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动,就能让 25 个国家的物流链、无数中小商家的生计受影响。

作为跨境人,我们不能只抱怨 “政策坑”,更要学会 “提前应对”:多布局几个市场、多储备几条物流渠道、多关注政策动态,才不会被突发情况 “打垮”。就像我现在,虽然美国订单少了,但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订单在慢慢起来,至少不用坐以待毙。

(你是跨境商家吗?有没有被这波政策影响?或者你有什么破局办法?评论区聊聊,咱们抱团取暖,总比一个人慌强!)

美国 800 美元包裹免税取消 2025 #25 国暂停向美寄包裹原因 #跨境物流美国新规影响 #美国海淘税费变化 2025 #中小跨境商家破局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科技   美国   包裹   美元   关税   邮政   客户   韩国   订单   俄罗斯   物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