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中了这些“颈椎杀手”的招?上班盯电脑久坐,脖子僵如生锈合页;下班窝沙发刷手机,抬头时脖子“咔咔”响;走路、吃饭也机不离手——颈椎早悄悄“喊累”。
不少年轻人年纪轻轻,颈椎却先“老”了。别以为颈椎问题只算“脖子酸”!头晕、手臂麻、走路像踩棉花……这些可能都是颈椎在“求救”!
别让“灵活小支柱”提前“罢工”
颈椎虽由7块小巧的颈椎骨构成,却是人体脊柱中最灵活的部分,堪称“灵活小支柱”。它不仅支撑着头部重量,保障转头、低头等日常动作顺利完成,更包裹着脊髓、神经根与椎动脉,是传递神经信号、输送脑部血液的“关键通道”。一旦颈椎出现问题,可能引发全身不适,因此需格外重视。
什么是颈椎病?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颈椎病主要因颈椎间盘及周围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压迫脊髓、神经或血管所致。如今,受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习惯影响,颈椎病逐渐“年轻化”,学生、上班族都是高发人群。
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需及时关注:
• 颈肩背部酸痛僵硬,颈部活动受限;
• 频繁头痛、头晕,伴随恶心呕吐;
• 手臂发麻、无力,拿东西易掉落;
• 走路有“踩棉花感”,颈部活动时伴随“咔咔”响声;
• 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慌、失眠,甚至突发头晕摔倒。
颈椎病分4类,症状与风险差异大
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症状表现和危险程度不同,需针对性识别:
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最常见,因颈神经根受压引发。典型症状为颈肩剧烈疼痛,痛感可沿手臂放射至手指,严重时可能导致上肢无力、肌肉萎缩。
2. 交感型颈椎病:由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症状多样但程度较轻。常表现为颈肩酸胀发紧,可伴随头痛、头晕及偶尔的上肢发麻,检查时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3.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颈椎退变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主要症状为突发头晕、恶心,可能伴随耳鸣、听力下降,最危险的是颈部转动到特定角度时,可能突然腿软猝倒(意识保持清醒)。
4. 脊髓型颈椎病:虽发病率较低,但风险最高、致残率高,因颈脊髓受压所致。典型表现为手脚发麻无力、持物不稳、走路“踩棉花感”,严重时会影响大小便功能,甚至导致瘫痪。
需特别提醒:若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类型症状,属于“混合型颈椎病”,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做好3件事,给颈椎“减减压”
颈椎病的预防远胜于治疗,日常做好以下3点,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1.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低头劳损”
使用手机、电脑时,避免弯腰驼背或“葛优躺”,保持上半身直立。长期用电脑者,可调整显示器高度(屏幕上缘与视线齐平)和座椅高度,减少颈部低头幅度;建议每久坐4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做简单的颈部旋转、肩部拉伸动作,缓解颈椎压力。
2. 选对枕头,让颈椎“舒适入眠”
枕头的核心作用是支撑颈椎,而非单纯“枕脑袋”。仰睡时,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需垫在颈椎下方(而非仅垫后脑勺);侧睡时,枕头高度应与单侧肩宽一致,确保颈椎不悬空,维持自然生理曲度。
正确的睡眠姿势以及选择合适的床垫
3. 坚持适度活动,给颈椎“松绑”
无论是低头族、上班族,还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都需避免长期久坐不动。日常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做颈椎放松动作(如缓慢抬头、左右转头、耸肩等),动作幅度适中、速度放缓,帮助颈椎缓解疲劳。
关注颈椎健康
颈椎健康关乎日常生活质量,日常养护至关重要。若出现颈部剧烈疼痛、手脚持续发麻无力等症状,切勿拖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守护颈椎健康,从养成良好习惯开始!
脊柱外科简介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骨科是花都区重点专科,其中脊柱外科作为骨外科的亚专科之一,是广州市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花都区脊柱外科主任委员单位。科室设置床位42张,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现阶段,已完成市区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前,科室形成了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脊柱骨质疏松防治为主的特色技术。此外,科室在花都区率先开展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矫形、椎体成形技术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孔镜及UBE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纤维环缝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保肢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图|王沫依 谷城 刘聪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