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遭台风重创,美日“盟友”袖手旁观,中国该不该援助?

7月24日凌晨,台风“科迈”在菲律宾北部阿格诺镇登陆,风速高达每小时120公里,暴雨倾盆,造成了严重的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桥梁垮塌,整座小镇如同被撕裂的布片,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这已经是菲律宾在7月内遭遇的第四次台风袭击,前有“韦帕”、“范斯高”与“竹节草”,后有“科迈”紧随其后。

短短10天内,四股风暴接连造访,让菲律宾北部陷入一片泥泞与绝望。

截至7月28日清晨,死亡人数升至31人,失踪7人,627万人受灾,27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农业损失近8亿比索,基础设施损毁超8.1亿人民币。

面对这场天灾,菲律宾政府一边调配军警应急,一边呼吁国际社会援助,然而,直到7月末,所谓的好盟友美日等国,迟迟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人道援助。

那么问题来了,菲律宾有没有被“盟友”抛弃?中国该不该再次出手援助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

在过去十多年里,在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中国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11年,“天鹰”台风,中国捐赠百万美元,2013年“海燕”台风肆虐,中国不仅捐款还送去2万吨大米,2020年塔尔火山喷发,中国提供上万防疫物资,2021年台风“雷伊”来袭,中国再次送来百万美元和大批粮食。

哪怕在2023年马荣火山爆发,中国军舰与使馆也联合捐赠50万元物资,即便当时中菲关系已开始冷却。

可今年呢?面对这场比以往更严重的灾害,中国并没有照旧出手,外交部只是一则提醒,让在菲中国公民注意避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官方援助消息。

台风肆虐的同时,菲律宾政坛也在风雨翻涌,7月22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站上国会讲台,发表国情咨文,嘴上说着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不是任何人的敌人,可政绩展示却空洞无物。

就在这场台风重创之际,马科斯亲赴华盛顿,向特朗普争取关税减免,结果只换来象征性的一点让步,从20%降到19%。

这场访问被媒体解读为一次“徒劳的示好”,甚至有评论讽刺,这场会谈唯一的成果,就是让菲律宾人看清了美方承诺的分量。

而就在几个月前,马科斯政府还高调宣布,与美方签署新增军事基地协议,公开参与美日澳联合军演,言辞间多次挑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

莎拉·杜特尔特,这位前总统之女、现任副总统,正在逐步积蓄政治能量,早前,她的弹劾案被搁置,让她的政治声望不降反升。

有知情人士透露,军警系统依然有不少人效忠于杜特尔特家族,甚至传出“黑天鹅事件”的风险在上升。

马科斯默许国际刑事法院调查前总统杜特尔特,更是加剧了内部裂痕,如今的菲律宾政坛,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

而在南海、台海问题上,马科斯政府紧抱美日大腿,频繁在重要海域进行挑衅行动,甚至主动在国际场合发表激进言论。

不少人质疑,这种举动除了刺激中国,究竟能为菲律宾带来什么?真正的安全?还是更深的泥潭?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这次并非没有呼救,而是“盟友”选择视而不见。

美国作为菲律宾最大的军事伙伴,至今没有发布任何官方援助公告,连一瓶矿泉水都没有送到灾区。

倒是在7月22日,国务卿鲁比奥与防长赫格塞思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但这条约究竟保护的是国家,还是某种地缘政治利益?灾民们早已不关心。

日本方面仅有些雷达和海警船输出,媒体批评这些装备“多为废铜烂铁”,至于澳大利亚与韩国、以色列、印度,都参与了军售,却在灾害面前保持沉默。

欧盟稍微积极一些,有文章提到他们已经开始分发部分卫生用品,但也仅限于此。

菲律宾的“盟友圈”,此刻仿佛集体哑火,相反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欧美网友却在呼吁中国再次出手相助。

有人晒出中国救援队曾在火山灰中运送物资的画面,赞其“纪律严明、效率惊人”,还有视频显示,中国援助物资包装整齐,救灾设备齐全,连水净化器和发电机都能现场部署。

这些画面,和如今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这次没有动身,不是没能力,而是不值得出手。

曾经中国在一场场灾难中慷慨出手,换来的却是菲律宾政府一次次的挑衅与背叛。

马科斯上台后,中国没有立刻“翻脸”,依然在人道主义前提下提供援助,但当“以德报怨”换来的是“恩将仇报”,这种援助还能持续下去吗?

有评论指出,中国不援助菲律宾,不是“不救人”,而是不再“惯坏人”,灾害值得同情,人民无辜,但国家之间的互动,本质上仍是政治关系的延伸。

不少人质疑,今天中国如果再次送去大批物资,马科斯明天是否就会在台海问题上再次“落井下石”?那不就等于自己“资敌”了?

也有人建议,中国可以考虑通过红十字会意思一下,象征性地提供些基础物资,展示中国人道精神,同时避免被利用。

但目前来看,这种象征性动作都还未出现,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此次的静默,是一种清晰信号,那就是说,我们不会再允许农夫与蛇的故事出现。

如今的局势下,中国没有义务再一次无条件援助一个在政治上不断伤害自己的国家。

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人道主义的考量,更是一次战略抉择的考验。

该不该援助?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财经   美日   菲律宾   袖手旁观   盟友   中国   台风   物资   南海   出手   象征性   华盛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