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圈圈
编辑丨圈圈
不打满不走,羊都被薅秃了!
9月7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爆轩然大波:在山姆超市里,一位大妈不顾店员劝阻,仍手持3升巨桶疯狂“薅”免费续杯饮料。
视频中那张理直气壮的贪婪嘴脸,不仅让围观者震惊,更将“免费”服务的界限推向舆论风口,这究竟是福利滥用,还是彻头彻尾的“白嫖”?
当大妈被爆出可能“非会员”身份时,网络舆论一边倒,就连其子女都被牵连……
本是为会员提供的一项增值体验,却不想成了一面人性的照妖镜,在山姆这类大型会员制商超里,“免费续杯”的饮料机,本意是让顾客在购物之余能歇歇脚,享受一丝清凉和便利,这也是其会员制度吸引力的一部分。
然而,就在9月7日,武汉一家山姆会员店里发生的一幕,却让这份好意变了味,一段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视频,将这个不起眼的自助服务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全网的热议和声讨。
视频画面里,有人正用一个远超常规尺寸的容器接取饮料,那个硕大的桶,不管是被称为3升的橙汁桶,还是另一个版本里提到的大容量水桶,都与旁边正常使用的小杯子形成了荒诞的对比。
这是一位身穿粉色花朵上衣和粉色长裤的中年女性,她在冻饮机前忙碌着,用大容量水桶装满饮料,将公共福利打包带走。
现场的工作人员并非没有察觉,他们曾上前劝阻,但没有效果,面对已经快要装满的大桶和当事人无所谓的态度,工作人员也只能流露出无奈,这种自助服务在缺乏有效监管时,显得如此脆弱。
这杯“免费”的饮料,真的毫无门槛吗?事情的关键,恰恰在于获取这项服务的资格,山姆餐吧的这项福利,按规定是提供给会员的,会员需要在店内购买指定的饮品,或者花5块钱买一个杯子,然后凭借购物凭证或杯身上的标签,在当天享受无限次续杯。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根据报道的说法,那位备受关注的女性,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山姆的会员,更别提购买套餐或杯子了,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她的行为已经不是占便宜,而是彻头彻尾的“白嫖”。
当然,山姆门店方面没有就这段视频的细节给出确切答复,但他们也坦言,确实存在部分会员过度接取饮料的情况,这就揭示了一个双重困境:不仅有非会员在规则之外“偷取”福利,还有会员在规则之内滥用权利。
说到底,这还是管理上的漏洞,自助饮料机旁通常无人看管,商家或许是基于一种善意的预判,觉得“一个人又能喝多少呢?”这种依赖顾客自觉的模式,恰恰给那些热衷于“薅羊毛”的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这种看似占了小便宜的行为,在网络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绝大多数网友都对这种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批评其“贪小便宜”、“为老不尊”。
最初还有人为其辩解,说“人家交了会员费,多拿点怎么了”,但当“可能非会员”的细节爆出后,舆论的风向更加一边倒。
就连老太太的子女也被拖下水,受到了不少的质疑,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网友担心老太太的家人和她一样,都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人。
大家担心的,不仅仅是商家亏了多少饮料成本,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这种无底线的“薅羊毛”行为,破坏的是所有正常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
正如法律专家马丽红律师所分析的那样,这种行为实际上损害了其他会员的公平交易权,从法律角度看,免费续杯是会员合同的一部分,如果商家没有明确规定续杯的容器和方式,自带大桶或许还够不成直接违,但如果规定了“仅限堂食杯续杯”,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违约。
更进一步说,如果其行为明显超出了个人或家庭饮用的合理范畴,比如为了转售牟利,那就可能构成不当得利,商家的运营成本因为这些行为而增加,最终可能导致服务降级,比如减少供应、提高价格,甚至干脆取消这项免费续杯服务,到头来,是所有人为少数人的贪婪买了单。
这种行为也触及了社会道德的底线,诚信,本应是民事行为的基本原则,这种公然破坏规则的行为,引发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甚至连当事人的子女都被牵连进来,被网友质疑“上梁不正下梁歪”,拷问着其背后的家庭教育和价值观。
还有一个很讽刺的细节,当事人费尽心机占到的便宜,是过量的含糖饮料,这在注重健康的今天,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自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可能是在用自己的健康为代价。
对于商家而言,与其在事后无奈,不如在事前就把规则立起来。在会员协议或者店内的醒目位置,用最清晰直白的语言,把续杯的规则讲清楚:用什么杯子、容量限制、是否仅限堂食等等。
同时,可以在不影响便利性的前提下,加强管理,无论是适当的人员巡视,还是引入一些技术手段,都是为了保护规则不被恶意践踏。
对于那些证据确凿的恶意滥用者,商家完全有权依据监控、消费记录等证据,要求其赔偿损失,维护自身和全体会员的利益。
而作为消费者,更应该守住心里的那条线,会员制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契约精神的信任,合理享用应得的福利,而不是想方设法钻空子,这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为自己保留一份体面。
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塑造我们所处的消费环境,当规则被漠视,当诚信被抛弃,最终受损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这场由一杯免费饮料引发的风波,最终指向的,是商业规则与个人道德之间的博弈。
否则当“免费”的午餐最终消失时,没有人是无辜的。
信息源:
《大妈山姆店自带大桶“续杯”饮料,如此“薅羊毛”违法吗?》环球网2025-09-09
《大妈带大桶饮料瓶“续杯”饮料,山姆涉事门店回应》新浪财经2025-09-0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