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欧盟议会搞了个投票,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通过一项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决议。
简单说,他们觉得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没道理,还带有胁迫意味,要求中国赶紧取消这些限制,实现稀土的无条件供应。
欧盟还强调,中国稀土出口占全球九成以上,这种管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尤其影响到他们的绿色转型和军工生产。
中国马上就回击,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称欧盟这是在搞政治操弄,动机不纯,指出这完全是政治化操作,双重标准太明显。
稀土不是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用在高科技产品上特别多,比如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半导体芯片、无人机、导弹这些。
全球稀土产量,中国占了七成左右,加工环节更是九成多。欧盟自己几乎不产稀土,98%的供应都靠中国进口。
欧盟在稀土上对中国的依赖性太强了,一旦供应出问题,他们的汽车业、电子业就得停摆。
前段时间,大众汽车就因为稀土短缺差点停产,后来中国开了绿灯才稳住。欧盟现在推绿色通道,想自己开发稀土矿,但几年下来,工厂影子都没见着,进展缓慢。
他们的关键原材料法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部分自给,可现实是还得靠中国兜底。
欧盟议会这份决议不是随便来的,投票结果这么悬殊,说明内部共识挺强。他们指责中国要求进口企业提交用途和信息申报,这涉嫌违法,还可能泄露商业机密。
决议里还提到,中国这种准垄断地位被用来作为谈判筹码,尤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稀土对军工的影响太大。
美国军费都破万亿美元了,北约军费占比也升到GDP的5%,武器供应不断加码。如果稀土价格暴涨或供应断崖式下跌,西方军工链条就乱套。
欧盟议员们还点名泰国和墨西哥的转口贸易漏洞,几千吨稀土被转手卖给美国,这让中国加强管制显得有必要。但欧盟觉得,中国这是在卡脖子,影响他们的战略自主。
中国回应来得快,使团发言人,说稀土出口从来不是中欧问题,也不该成为问题。
中国管制稀土出口有两大理由:一是保护环境,稀土开采污染重,国内已经花大力气治理;二是符合国际惯例,防止稀土流入敏感领域,比如无人机和芯片制造。
稀土是军民两用物资,按照国际惯例管理,没什么毛病。
中国没有一刀切禁止出口,而是逐案审批,只要企业提供用途证明和信息,就能走快车道。欧盟自己也有类似管制,为什么就对中国指手画脚?
这双重标准太扎眼了。
中国还点出,欧盟对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低端芯片和无人机说三道四,动机不纯。话说,欧盟一边喊着要脱钩,一边又离不开中国供应,这不是既要又要吗?
事件时机选得也巧,正好在中欧峰会前。冯德莱恩计划访华,讨论建交50周年合作,可这份决议像个炸弹扔进来。
欧盟委员会得评估怎么跟进,贸易谈判估计不会顺。决议虽没法律约束力,但能当成谈判砝码,施压中国让步。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已批准不少稀土出口许可,证明中方没想中断正常贸易。只是,如果欧盟企业不愿提供信息,审批就过不了,这怪谁?
中国加强稀土管制,从去年底就开始了,针对镓锗等元素出口限制,今年扩展到稀土申报要求。这不是突然袭击,而是回应西方对华技术封锁的防御措施。
俄乌冲突让能源和原材料问题暴露无遗,欧盟想多元化供应,找澳大利亚、加拿大开发稀土矿。
可开矿周期长,环保标准高,成本不低。中国稀土产业发达,价格有竞争力,欧盟短期内甩不开依赖。欧盟要减低对华依赖,得10到15年时间,那时中国还是关键玩家。
欧盟内部也有分歧,有些议员被视为北约代言人,推动这个决议,可能受美国影响。
美国也被中国稀土卡过,2010年发生的禁运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又在推芯片禁令,中国反制稀土合情合理。
中国立场很明确,稀土管控是主权行为,有益于全球防扩散。
欧盟别把经贸政治化,否则只会加剧分歧。中国贡献了欧洲发展不少稀土,不接受污蔑。使团警告,欧洲议员好自为之,别把善意当软弱。
商务部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没大降,欧盟需求基本满足。只是,转口贸易被堵后,有些企业绕道难了。
欧盟喊着要囤矿挖矿,可现实是98%的稀土磁铁还靠中国。像大众汽车那事,中方帮忙了,他们连谢都没说,现在又来拆台,这事搁谁身上都不爽。
从大局看,中欧关系本来有合作基础,建交50年,贸易额巨大。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电动车关税争端刚有点缓和迹象,这稀土事又起波澜。峰会估计会谈及稀土,欧盟想在30天内解决供应问题,可中国不会轻易松口。
欧盟委员会得平衡内部压力和现实需求,冯德莱恩访华时,可能得低调处理。
分析师指出,这类摩擦会持续,但不会到全面对抗地步。双方都离不开对方市场,中国推绿色转型,也需要欧洲技术。
欧盟这步棋,表面强势,实际暴露弱点。他们依赖中国稀土,却想用决议施压,这逻辑有点站不住。中国回应强硬,维护国家利益,没让步空间。
在全球化时代,供应链互相缠绕,谁也别想独善其身。欧盟若真想独立,得加快本土开发,别总盯着中国要无限供应。
否则,这既要又要的姿态,只会让谈判更难。中国稀土政策稳扎稳打,环保和安全优先,这点没毛病。
稀土短缺可能推高全球价格,影响半导体、电动车产业。欧盟汽车供应商有些已因稀土短缺关厂,生产线停摆。
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稀土禁令扩展到欧洲后,供应商头疼不已。欧盟计划回收利用稀土,多元化进口,但短期效果有限。
中国稀土储备占全球三分之一,加工链完整,优势明显。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是回应,但执行起来挑战多。
中国外交部一贯强调互利共赢,不搞对抗。
使团发言人重申,稀土出口合规国际规则,欧盟无权干涉。中国为欧洲企业设快通道,已是善意。欧盟若继续政治化,只会伤及自身。
像泰国、墨西哥转口案,中国查出漏洞后,加强审核,防稀土流向军工敏感区。这不是针对欧盟,而是全球规范。
中欧需通过对话化解,峰会是机会,讨论稀土时别绕弯子,按程序走就好。中国不会无限供应,但正常需求会满足。
资源地缘政治太敏感,依赖一方风险大。欧盟应反思供应链,早日自强。中国稀土产业继续发展,出口政策优化,确保可持续。
欧盟想借投票之势,但中国回应稳住阵脚。欧盟既想绿色转型,又不愿付代价,中国管制稀土是自保。
参考资料:
1、反制奏效,冯德莱恩坦言:欧稀土严重依赖中国,中方仍需注意两点 强武堂 2023-03-17
2、想在稀土供应链中“取代中国”?加贸易部长的回答,值得中国警惕 强武堂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5-07-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