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放任孩子,但我真的累了

凌晨一点,书房的灯还亮着。我盯着作业本上歪扭的字迹,第三次耐着性子说“这个字的横要写平”,孩子却把笔一扔,趴在桌上嘟囔“你好烦”。那一刻,积攒了一整天的疲惫突然涌上来,后背发沉,喉咙发紧,脑子里甚至闪过一个荒唐的念头:算了,随他去吧,反正怎么管都没用。

我一直坚定地不同意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从他上幼儿园起,我就记得教育家孙云晓说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总怕一时的松懈,让他养成散漫的性子。刚上小学时,他写作业磨磨蹭蹭,我每天守在旁边,从握笔姿势教到解题思路;他不爱阅读,我把手机藏起来,自己捧着书陪他坐一个小时;他和同学闹矛盾,我蹲下来听他哭完,再一点点教他怎么沟通。我像个上紧了发条的钟,不敢停,也不能停——总觉得“放任”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把孩子推向未知的风险里。

可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有次孩子连续一周作业错漏百出,我忍不住发了火,他哭着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我看着他通红的眼睛,突然发现自己的手都在抖。那天晚上,我坐在阳台抽烟(其实我不常抽,只是那天实在撑不住),看着楼下的路灯,第一次觉得“精疲力尽”不是形容词,是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肩膀像扛着石头,心里像堵着棉花,连呼吸都要花力气。

我开始理解那些“偶尔想放任”的时刻,不是真的想放弃,而是“撑不住了”的本能反应。有段时间我工作忙,每天加班到九点,回家还要检查作业、签字、准备第二天的早餐。有天晚上,我看着孩子错题本上的红叉,突然就不想说话了,只想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孩子问“妈妈你怎么了”,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不是不想管,是连“管”的力气都没有了。那种感觉,就像长跑时突然腿软,明明知道终点就在前面,却连抬起脚的劲儿都没了。

但“累”和“放任”从来不是选择题。我见过邻居家的孩子,父母忙于生意,对学习完全不管,孩子上课睡觉,作业不交,后来连考试都懒得去。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变成那样,所以再累,也得咬着牙“续力”。后来我学会了“偷懒”:作业不再逐题检查,只看错题让他自己改;阅读不再陪着坐,而是和他约定“各读各的,读完分享一个故事”;甚至偶尔,他作业写得慢,我也会说“今天先写到这,明天早起补”。不是放任,是给彼此留一点“喘息的空间”。

有次我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孩子放学回来,居然自己煮了泡面,还给我倒了杯温水。他把泡面放在我床头,小声说“妈妈你别管我了,我自己写作业”。那天我看着他笨拙地握笔,突然觉得,其实孩子比我们想的更懂事,我们偶尔的“示弱”,不是放任,是让他学会自己走。

现在我还是不同意“放任自流”,但我学会了和“累”和解。我不再逼自己做“完美妈妈”,会在孩子调皮时深呼吸,会在自己撑不住时告诉孩子“妈妈今天有点累,我们慢慢来”。教育从来不是“一口气跑到头”,而是“走一段,歇一歇,再接着走”。那些精疲力尽的时刻,不是教育的终点,是提醒我们“该给自己充充电了”。

毕竟,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永动机”。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稳稳地牵着他的手,慢慢走。

你们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吗?欢迎评论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育儿   孩子   作业   泡面   妈妈   放任自流   精疲力尽   终点   性子   力气   永动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