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贸易协议似乎又遇上了“执行难题”,日前,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宣布美日达成了贸易协议。
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将针对日本的“对等关税”从25%降到15%,作为交换,日本要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而且其中90%的利润归美国所有。
这听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美国既能降低关税安抚国内产业,又能白拿一大笔投资和利润,日本则能通过关税减免保住每年数百亿美元的汽车出口市场。
特朗普甚至把这称为“史上最大协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与日本谈判代表赤泽亮正的合影,宣称这将为美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但仔细琢磨,这笔交易的“双赢”本质是美国单方面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55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当于日本去年GDP的14%,而日本过去几十年对美国的累计投资也不过7540亿美元。
特朗普要求日本把这么大一笔钱投向美国半导体、能源等战略产业,还要求利润分配向美国倾斜,本质上是想通过“资本绑架”把日本经济更深地绑定在美国产业链上。
其次,关税下调的条件十分苛刻:日本必须开放大米市场、调整汽车安全认证标准,甚至连投资项目的具体方向都要由特朗普亲自拍板。这种“强买强卖”的谈判风格,与特朗普任内惯用的“极限施压”策略如出一辙。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把这笔协议包装成“签约奖金”,暗示日本是在“花钱消灾”。他在记者会上直言:“他们直接给了我们5500亿美元,100%,我们得90%,他们得10%。”
这种将国际协议等同于商业交易的表述,暴露了其“美国优先”的实用主义思维。在他看来,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理应为美国的经济振兴“买单”,而日本为了保住对美出口市场,似乎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日本的软对抗:利润分配与投资承诺的双重“变脸”
然而,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在三天后就被日本泼了冷水。7月25日,日本内阁办公室发布简报,明确表示5500亿美元投资的利润分配将“依据各方所承担的贡献与风险来确定”,直接否定了美国独占90%利润的说法。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更是直言,日本提供的是“最高可达”5500亿美元的投资、融资及贷款担保,而非板上钉钉的现金投入。
这相当于给特朗普画的“大饼”戳了两个窟窿:利润分配要看日本的“脸色”,投资金额也可能“缩水”成空头支票。日本的“变脸”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精心设计的谈判策略。
从协议内容看,日本至少留了三手:第一,用“最高可达”代替“必须达到”,为后续谈判留下退路。比如赤泽亮正透露,实际投资可能仅占1-2%,其余98%都是贷款和担保,日本只需收取利息和手续费。
第二,利润分配坚持“按比例分摊”。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明确表示,“从未达成过日本大额投资却只能获取微薄利润的协议”,言外之意是日本企业不可能接受9:1的分成。
第三,协议没有书面文件约束。日美双方既没有签署联合声明,也没有明确关税生效时间,日本可以随时以“细节未达成一致”为由拖延执行。这种“软对抗”背后,是日本对自身经济主权的捍卫。
日本汽车产业每年对美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若25%的关税全面实施,丰田、本田等车企将损失惨重。但日本也不愿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5500亿美元投资若真的流向美国半导体、能源等领域,可能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动摇其制造业根基。
因此,日本选择用模糊措辞和法律漏洞来对冲风险,既避免激怒美国,又为自己争取到更多谈判筹码。
美日博弈背后:经济利益与战略自主的角力
这场关税换投资的博弈,本质上是美日两国经济利益与战略自主的角力。对美国而言,5500亿美元协议是其“制造业回流”战略的关键一环。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强制日本投资,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链,同时缓解美日贸易逆差——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仍高达480亿美元,汽车是逆差的主要来源。
但美国的算盘忽略了一个现实:日本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市场化行为,强制要求90%利润归美国,只会吓跑丰田、索尼等跨国公司。对日本来说,协议的核心是“以空间换时间”。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急需通过外交成果稳定政局,因此在汽车关税和大米市场开放上做出了让步。
但日本的妥协是有限度的:汽车关税虽从27.5%降至15%,但附加了“不设数量上限”的条款,实际影响可能被日本企业的技术壁垒抵消;大米进口配额虽增加75%,但77万吨的总量仍不足以冲击日本农业。
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政府持有、企业运营”的投资模式,试图在保持经济合作的同时,避免被美国完全掌控。 这场博弈的深层矛盾,在于美日同盟的结构性失衡。
美国要求日本在经济上“绝对服从”,却不愿在安全上做出对等承诺——特朗普一边要求日本增加驻日美军费用,一边暗示可能减少对日本的防卫义务。
而日本在中美竞争中采取“骑墙”策略:既不愿彻底倒向美国得罪中国,又担心过度依赖美国会丧失战略自主。这种矛盾在5500亿美元协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既想保住对美出口市场,又不愿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经济炮灰”。
如今,这场博弈仍在持续。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要“每季度核查协议执行情况”,若特朗普不满就恢复25%关税;日本则以“协议未生效”为由,继续拖延投资落地。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可能以双方各退一步收场——日本象征性增加投资,美国适度放宽利润要求,但美日经济关系的裂痕已难以弥合。
而对全球经济而言,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谈判,只会加剧产业链分裂,让本已脆弱的多边贸易体系雪上加霜。
信息来源:
环球网:达成协议不到一周,美日分歧已经显现,双方围绕“5500亿美元投资”各说各话
光明网:特朗普称美日达成“巨大”协议:日将投资5500亿,并开放大米汽车市场!石破茂最新回应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