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次洛阳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昨晚洛阳主媒发布了一则新闻名字是,这就是洛阳,引发了众多洛阳人的点赞和转发。

国媒也紧随其后推送了《这就是洛阳!》的帖子,全面夸赞了洛阳的历史、饮食和旅游等方面,并在最后以祝福你,洛阳!明天,会更好!的语句表达了对洛阳未来的展望。

重点在于明天会更好这句话,不光是官媒,我的朋友圈还有不少的人转发和收藏,洛阳的未来充满期待。

2025年一季度,洛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1355.4亿元,同比增长5.9%,近七个季度以来首次追平全省增速。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传统工业重镇向现代化产业新城的艰难转型。

在伊滨经开区,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

作为河南省重点工程,该项目一期已实现满负荷生产,二期钢结构施工完成90%,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带动形成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总投资278亿元的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324亿元的嵩汝高速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传统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正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

可惜经济数据的光鲜背后仍有隐忧,洛阳重工业占比较大,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破解重化围市困局,成为摆在洛阳面前的紧迫课题。

为打破发展瓶颈,洛阳近年来密集出台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迁入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最高奖补150万元。

实施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措施》,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奖补、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政策,吸引40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伊滨智慧岛。

况且,最新推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将在2026年前将新建改扩建86所学校,新增学位两万多个。

同期实施的公积金新政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直接减轻购房压力。

这些政策既考虑到城市以后的发展实力,又关注老百姓能得到啥实惠,明明白白体现出发展就是为了老百姓的思路。

洛阳高新区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信重工智能矿山装备实验室的巨型设备正在进行模拟测试,这家百年企业正通过数字化改造向智能装备服务商转型。

而在几公里外的伊滨科技产业社区,人工智能智荟产业园的工地上,多个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的产业园区同步建设,预计招引上下游企业超80家。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公园内,沉浸式夜游项目《唐宫夜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这座投资29亿元的遗址公园,通过九洲池三期等工程,将历史遗迹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场景。

而在洛邑古城,一百多处明清建筑经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变身国潮市集,接待游客量突破一亿人次。

文旅融合的创新不止于景区升级,栾川民宿集群内,剪纸、草药染等非遗体验项目成为标配,30家民宿通过文化赋能实现营收增长。

上一年洛阳旅游总收入达一千多亿元,同比增长迅猛,古老的文化基因正在体验经济中重获新生。

在洛阳北郊机场改扩建现场,塔吊林立,这座即将升级为4E级的机场,将与年内投用的伊滨机场形成双枢纽格局。

与此同时,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控制性工程启动,洛阳第二绕城高速预计2025年贯通,地铁1、2号线日客运量突破57.5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交通网络的立体化,正在重塑洛阳的区域能级。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洛阳正通过空铁陆联运体系,强化对豫西、晋南、陕东的辐射能力。

新增1800个公共充电桩、15条优化公交线路,则让城市交通更多为老百姓服务。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伊洛河出境水质达Ⅱ类,创历史最好水平。黄河孟津段通过智慧监管和50公里生态缓冲带建设,干流水质稳定达标。

这样的转变来之不易。洛阳近年来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中钢洛耐退城搬迁、45万千瓦风电等项目,2025年计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但高耗能产业占比仍达32%,生态治理仍是一场需要持续攻坚的硬仗。

当郑州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态势。

与郑州相比,洛阳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其一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不足三分之一。

但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阳的战略纵深优势、产业配套能力不可替代。

眼下,洛阳正深化与西安、郑州的产业协作,在装备制造、文旅融合等领域探索错位发展。随着小米集团考察、宁德时代投产,一个以洛阳为支点的豫西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在宏大叙事之外,普通市民更关心好日子能否照进现实。

老城区居民王女士最期待交通改善,每天从瀍河到涧西上班要换乘两趟公交,如果市域铁路通勤能实现,每月能省下200多元车费。

而在洛龙区经营民宿的李先生则看好文旅融合,应天门灯光秀火了之后,我家客房预订量涨了三成,要是大遗址公园建成,生意肯定更红火。

从周公当年主持建造洛邑到隋唐时期的繁荣,从国家一五计划大规模建设时期到如今的转型发展,洛阳这座千年古城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故事。

洛河洛阳市区段

说洛阳好日子来了,既是它多年历史积累的结果,也是赶上了时代好机会的缘故。

正如国媒所言,洛阳,明天会更好。

这份期许的背后,是387个省市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是千万洛阳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标签:财经   洛阳   好日子   感觉   产业   宁德   天门   郑州   历史   遗址   装备   项目   老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