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下三滥!这是一年前,德云社的郑好给杨议的评价。
当时还有网友觉得,郑好有些太过激了,直到这次杨少华的去世,大家才看明白,原来他的评价很中肯。
关于郑好说杨议是下三滥这件事,还得从2024年,侯耀华声称要清理门户这件事开始说起。
当时,侯耀华在直播中义正言辞的说了这件事,并且将矛头直指德云社。
众所周知,尽管这些年里,德云社已经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但他们在圈内的位置依旧十分尴尬,见不得他们好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也都一如既往的在排挤他们。
关于德云社和相声圈里的那些是是非非,或许就连他们圈内人,都未必能说出个子某寅丑出来,更别说是外面的人了。
所以绝大多数网友,也就是抱着个吃瓜的心态来看。
然而,就在侯耀华放出话来之后,大家等着德云社反击时,没想到跳出来的却是杨议。
他率先在直播中,坚定不移的表示支持德云社,为他们鸣不平,觉得侯家做事有些不地道。
按理来说,杨议是和德云社站在一条线上的,不成想他刚直播完,德云社的郑好就站出来,大骂他是个“下三滥”。
在他看来,一方面以杨议在圈内的地位和辈分来说,根本没资格评论侯家。
另一方面,本来和他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事情,他这么热心,无非就是想蹭点流量,实在是可耻。
这下,网上彻底炸开了锅。
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站队德云社的,也有单纯看热闹的,还有人觉得,相声本来就是一群摆地摊的。
此时被架在火上烤的杨议,自然不干了,自己好心好意的帮德云社说话,怎么就是个“下三滥”了呢?
的确,单纯就这样事来看,虽然不排除杨议有想要蹭流量的嫌疑,但说到底也的确是帮德云社说话,不至于就下三滥了。
可直到一年后,看到杨少华去世的消息,大家才明白,原来杨议这个人真的就是“下三滥”。
7月9日,杨少华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觉得意外。
毕竟,老爷子今年也有94岁的高寿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更何况以他的年纪,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然而,就在大家缅怀杨少华的时候,却发现老爷子或许本来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的,是“孝子”一手将他推向了死亡的绝路。
就在杨少华去世的当天上午,他还在三子杨伦的陪伴下,参加了一场剪彩仪式。
从当天传出的照片来看,此时的杨少华早已骨瘦如柴,连正常走路都不行,只能坐轮椅。
以他这样的身体,根本不适合再参加任何活动,可他却还是出现在了活动现场。
这就很难不让人怀疑,真正想赚这份钱的另有他人。
而最近这几天,全国不少地区都持续高温,当天天津的温度也一度达到40度。
这么高的气温,别说是身体本就比较弱的老年人,就连不少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也都扛不住。
尽管到目前为止,关于杨少华的去世原因还没有公布,但不少人都怀疑,和当天顶着高温烈日出席活动有关。
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杨少华的死和这件事没有关系。
但为了赚钱,推着如强弩之末的父亲参加活动,这样的行为也实在令人发指。
可能看到这里会有人认为,做这事的是杨伦,又不是杨议,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当天杨议不在现场,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比这个哥哥好,两人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在杨少华的5个儿子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数杨议了,可他能有今天这样的知名度,基本上也全都是沾了父亲的光。
因为杨少华的缘故,所以杨议从小也开始学相声,上小学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登台演出,磨练技艺。
而杨议也还算争气,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总算在圈内站稳了脚跟,但也仅此而已。
比起杨少华,在相声方面的天赋和成就来说,杨议要差的远。
但对于这个小儿子,杨少华是打从心底里宠溺,远比其他几个儿子要多得多。
为了帮助杨议进一步拓展事业,杨少华没少给他喂资源。
甚至,还为他量身打造了《杨光的快乐生活》,并且自己也参与其中。
好在,这部讲述小市民的电视剧,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一时间也让杨议名声大噪。
可一旦他离开了父亲杨少华,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在这部电视剧后,杨议也尝试演过一些其他的,但基本上没有掀起任何水花,后来他又想着转行当导演,更是失败的彻头彻尾。
在内娱挣扎了半辈子后,杨议到头来,最拿得出手的还是“杨少华儿子”的头衔。
也许是想通了,也许是认命了,杨议决定不再折腾了。
既然大家都认准杨少华,那么这份流量他自然不能错过,所以在最近这些年里,杨议是一头扎进了互联网中。
直播带货、拍摄视频,做的是风生水起,而早已到了耄耋之年的老父亲杨少华,也成了他账号中的常客。
三子杨伦也是个不消停的,见父亲身上有这么大的流量,于是他也开始拍摄视频,而主角自然也是杨少华。
本该是颐享天年的年纪,杨少华却被迫“再就业”,不知道每当他被儿子们拉到直播间喊“321,上连接”的时候,又是作何敢想呢?
可能他会有心烦气躁的时候,但更多时候都是父母的爱子之心,觉得能帮一点是一点。
只是,他的父爱似乎却被杨议和杨伦,当成了理所当然!
有人说,亲情就如同流水,很多时候都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所以不论父母给予子女再多的爱,他们也无法回馈同等的爱。
而他们的爱,只会留给自己的下一代,事实真的如此吗?
同样都是亲情作为纽带,为什么大家对于父母的付出和牺牲,总是那么的理所应当,而对于子女的奉献,却是感动的涕泗横流?
也许这真的就是人性,但人性却并不仅仅只是这样,所有情感维系,都是建立在彼此相互的基础上,爱情、友情、亲情无一例外。
父母可以基于人性的原始情感,无偿的为孩子付出,但相对的,子女也应该要基于相同的回报。
不论是基于情感本身,还是基于人性的选择,这都是必须要做的,反之,又何止是下三滥,而是怎配为人?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