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大结局?美联储今年首次降息,订单清零,特朗普着急访华

眼下的中美关系,能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2025年以来的首次降息动作,消息传出后全球市场立刻炸了锅。

几乎在同一时间,关于特朗普10月底可能访华的消息也在持续发酵。这两个重磅消息碰到一起,绝不是简单的巧合。

回顾2025年以来的中美经贸较量,用“激烈”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从2月份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开始,到3月份关税翻倍至20%,再到4月份飙升至145%的高位,双方已经进行了四轮正式谈判。

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5月份的日内瓦会谈虽然让关税暂时回落至30%和10%,但90天的缓冲期眼看就要到期。

4月中旬开始,中方的反制措施让美国企业切实感受到了疼痛。

中国民航局要求国内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并停止采购相关设备零部件。根据波音公司的计划,本应在2025年向中国客户交付约50架飞机,这些订单占波音积压订单的约10%。

波音CEO奥特伯格在4月23日公开证实,已有至少三架完成定制的飞机被中国客户拒收,两架已经飞回美国。结果就是波音2025年二季度净亏损6.12亿美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的14.39亿美元有所收窄,但中国市场订单的流失仍让这家航空巨头倍感压力。

农产品领域的冲击更为直接。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幅削减了美国大豆和猪肉的采购订单,其中仅4月份一周内就取消了1.2万吨猪肉订单。

美国大豆出口商更是叫苦不迭,数千万吨大豆积压在各大港口,豆农和大豆协会纷纷向白宫施压。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本月早些时候致信特朗普政府,敦促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火速补位,大幅增加对华农产品出口。

就在中美经贸关系胶着的当口,美联储的降息动作释放了重要信号。9月17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的再次动作。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官员还暗示2025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

说白了,美联储降息背后反映的是美国自身经济承受的压力。关税战打到现在,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很说明问题:90%以上的关税成本最终都转嫁给了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华尔街的大机构们也坐不住了,摩根大通、高盛等都大幅上调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预测。

对中国来说,美联储降息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美元走弱有助于缓解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中国央行提供更大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眼下正值中国努力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化可能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中国市场。

接下来的关键变量是特朗普的访华行程。虽然官方尚未正式确认,但多个外交消息来源透露,特朗普最快可能在10月底前后访华。

《日经亚洲》6月底的报道称,美国官员正在制定计划,特朗普或将率领由数十名CEO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如果成行,这将是一次“最高级别谈判”。

中方对此次可能的访问态度明确。此前中方与特朗普的电话会谈中强调,日内瓦会谈后中方严肃认真执行了协议,美方应实事求是看待进展,撤销对中国的消极举措。

这实际上是在提醒美方,合作需要相向而行,不能只要求中方单方面让步。

眼下中方认为,在经贸、金融、外交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胜利。波音订单的暂停、大豆采购的削减,都是中方“不吃极限施压这一套”的具体体现。因此,中方一再强调美方的零和思维不可取,对抗损人不利己,和平共存才是明智选择。

从目前态势看,特朗普访华确实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美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并未改变,波音、大豆出口商们的施压也在发挥作用。

中国也需要管控中美关系不至于完全失控。不过,要说这就是中美谈判的“大结局”,还为时过早。

关键在于美方是否真正认识到,单纯的施压和威胁已经行不通,只有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几个月的发展,将决定中美关系是走向新的合作框架,还是继续在对抗的泥潭中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中美   着急   清零   订单   波音   中国   美国   中方   大豆   关税   中美关系   美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