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和广东同为1亿多人口,菲律宾创造3.3万亿,广东是多少?

如果只看人口数字,菲律宾和广东像是一对“经济双胞胎”——一个1.17亿,一个1.28亿,体量差不多。

但如果你把这两位摆到GDP排行榜上,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亲兄弟,而是差了好几个“代际”的远房亲戚。

2024年,菲律宾的GDP总量约3.3万亿元人民币,而广东是多少?14.16万亿,几乎是前者的4.3倍。

同样是“人多热闹”,为什么差得这么远?

广东经济“长肌肉”,菲律宾经济“靠输液”

这不是广东第一次“打赢”一整个国家,但这次和菲律宾的对比,尤其耐人寻味。

毕竟,菲律宾在上世纪60年代可是亚洲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曾被称为“东方小纽约”。而广东那会儿,还在搞农业合作社,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如今60年过去,菲律宾人均GDP刚刚站上4000美元的门槛,而广东人均GDP已经达到11万元人民币,折合约1.5万美元,差距拉成了一条鸿沟。

问题出在哪儿?一个字:造。

广东造产业,造企业,造技术。菲律宾造不出东西,只能靠人力“出口”服务。

菲律宾的产业结构高度依赖服务业,占GDP的60%以上。看上去很现代,但实则虚胖。

最能赚钱的是“外包呼叫中心”和“旅游”,说白了就是帮别人打电话和接待游客。

制造业呢?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做点组装活,核心零件几乎全靠进口。至于农业,连大米都要大量进口,是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之一。

相反,广东的产业结构像是“打怪升级”一路走来的。

从最早的“三来一补”加工厂,到如今的八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的制造业早就不是贴牌代工那么简单了。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绿色能源……广东不是在“填市场空白”,而是在“开赛道”——而且不少还是全球级别的。

服务业广东也有,但是建立在制造和科技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

比如深圳的金融科技、广州的生物医疗、佛山的智能家电,都是“有后盾”的服务,不是“靠情绪价值”吃饭。

一句话总结:菲律宾经济靠“外输劳动力+外来游客”喂养,广东经济靠“内生制造+外向出口”驱动。

一个靠“输液”,一个自己“长肌肉”,孰强孰弱,不言自明。

菲律宾政坛像“旋转门”,广东政策像“传送带”

经济的差距背后,是治理能力的天壤之别。

菲律宾的问题不在于人民不勤奋,也不在于资源不够,而是在于“政坛太热闹”。

从马科斯父亲的独裁年代,到后来的“人民力量”革命,再到如今小马科斯和莎拉·杜特尔特的权力博弈,菲律宾的政治更像是一场长期连续剧,主角换得勤,剧情没换几回。

政策呢?基本上是“换一任总统,换一套计划”。

上一个政府刚谈好招商引资,这一任就开始查账退地;前一任说要搞制造业,这一任又全推向旅游。缺乏连续性,执行力也弱,结果就是:连外资都不敢长期投资。

马科斯时期的贪腐更是让菲律宾背上近百亿美元外债,直接把国家拖进了“失信名单”。

当时有个绰号特别有名:他被称为“十分之一总统”——意思是,所有项目的回扣至少拿十分之一。这种“系统性腐败”,不是一个政党能解决的,而是整个治理结构出了问题。

对比广东,情况几乎反着来。

从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到如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的政策可以说是一根“传送带”——中央设定方向,地方精准落地。

无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还是城市更新、交通建设,广东的政策执行力就是一句话:说到做到,干就干成。

这不是夸张,一个例子:2024年,广东省提出要在两年内新增5万个5G基站,结果一年就完成了80%。

而在菲律宾,别说5G,连稳定的电力供应都还不是全国覆盖。

更难得的是,广东在政策上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珠三角走高端制造,粤东粤西搞绿色农业,粤北发展生态旅游。

每一块地方都有发展方向,不是“靠天吃饭”,而是“看图施工”。

所以广东的成功,不只是经济的成功,更是治理能力的胜利。它靠的不是“领导人说了算”,而是“政策链条不断档”。

菲律宾“靠天靠外”,广东“靠自己靠链”

外部依赖,是菲律宾经济的另一张“明牌”。

菲律宾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在海外打工,海外劳工汇款占GDP的15%以上。换句话说,菲律宾的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外完成的”。

无论是送外卖的、做家政的、当护士的,菲律宾人靠在国外打拼,把钱寄回家乡,才支撑起了国内的消费市场。

听起来像是国民勤劳、海外有路,但从发展角度看,这是“软性输血”。

你赚的钱,是别人国家的工资;你靠的,是别人的经济繁荣;你自己的产业没起来,始终在“看人脸色”。

而广东,同样外向,但方式完全不一样。

广东是中国对外贸易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外贸依存度高达100%以上。但它的依赖不是“靠别人给饭吃”,而是“把饭做出来给别人吃”。

你有需求,我有产品;你有市场,我有品牌。

更重要的是,广东通过引进外资,把“外来的和尚”变成“本地的产业链”。

像早期的富士康、三星、索尼,进来后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带动了本土企业的学习和技术转化。

如今华为、大疆、比亚迪这些“广东出品”的龙头企业,不仅不靠人输血,还能输出技术、品牌和生态。

而菲律宾至今都没有一个能走出国门的本土品牌。你在国外能买到中国制造的手机、电动车、空调、家电,却很难见到“菲律宾制造”的产品。

这其实才是最根本的差距:广东在“做链”,菲律宾还在“找饭碗”。

而在地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掌握产业链,谁就掌握发展主动权。这一点,广东早就明白了,菲律宾还在原地打转。

结尾

菲律宾和广东的对比,说到底,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个靠人力服务维持现状,一个靠产业升级不断突破。一个常年被政治风浪困住脚,一个持续在政策稳定中攀高峰。

人口规模差不多,但经济筋骨天差地别。广东的成功,不是靠奇迹,而是靠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而菲律宾的停滞,也不是天注定,而是制度、结构与选择的长期结果。

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脚走,但方向选不对,再勤奋也难走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菲律宾   广东   人口   三星   经济   政策   产业链   制造业   传送带   家电   政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