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损失高达百亿,联合要求中国废除禁令,温铁军:轮不到你发言

文 | 银杏叶

编辑 | 银杏叶

一则来自中国的政策转变,直接让国际社会炸开了锅。

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并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

短短几个月,不少发达国家差点被垃圾“淹没”,稀土价格疯涨,百亿损失眨眼就蒸发。他们急得跳脚,纷纷跑去联合国告状,非要中国收回禁令。

温铁军对此强硬回应:“还没轮到你们说话”,此言一出,议论纷纷。

中国为什么突然“不玩了”?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今日钢铁】【中国日报网】【观察者网】【光明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禁令引发国际争议,两句话让西方损失百亿

2017年,中国发出一项进口禁令,西方多个国家顿时手忙脚乱——中国宣布不再接收24种“洋垃圾”,也就是长期以来从海外输入的固体废弃物。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之后,第一个傻眼的、感觉肉疼的就是美国。

巨额的处理成本是首当其冲的冲击——2018年,数十亿美元的巨大账单瞬间产生,港口被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塞满,回收产业链出现断裂,企业纷纷倒闭。

连美国环保署都公开承认:这简直是一场“环保灾难”。

要知道,在这之前,发达国家处理成本极低——运到国外只需花5美元;但如果留在本国处理,每吨成本可能高达七八十美元。

欧盟和日本也给压得喘不过气——法国垃圾车司机直接罢工不干了,欧洲好多填埋场都爆满了。

他们为了甩包袱,甚至盘算着把垃圾往更弱势的国家运,比如非洲的一些港口。结果这种“麻烦转嫁”的操作,立马被硬刚了回去,还惹来了全球范围的抗议。

谁成想,垃圾问题越堆越大、损失越来越惨,这帮国家不仅没好好想办法自己消化,反倒组团跑去WTO告状。

在解除垃圾禁令闹得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招,直接让西方各国更坐不住了。

2023年,中国宣布收紧稀土出口限制。

别看它名字里带个“土”字,但它可是实打实的战略王牌资源。当今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装备,从消费电子、航天科技到清洁能源和精确制导武器,统统离不开它。

中国拥有全球98%的稀土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重稀土的开采与加工上几乎形成垄断。

这一政策刚刚实施,发达国家就强烈反弹。比如美国特斯拉,由于稀土永磁体短缺,电动汽车电机生产线被迫缩减了五分之一。

而欧洲的风电企业更是损失惨重:德国有个北海风电项目,就因为没有稀土造发电机,只能干瞪眼停工,每日面临的损失超过百万欧元。

日本的芯片产业也一样,离了稀土根本玩不转。

一看利益受损,美欧日二话不说,再次组团对中国开炮,指责我们拿稀土“卡脖子”。

可笑吗?我们不再收“垃圾”,反倒变成罪过了?他们整天就知道嚷嚷成本、利润和生意,对我们当年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却只字不提!

洋垃圾带来的问题,中国人买单

90年代,中国刚打开国门,工业急需“喂饱”,逼得我们只能从国外买回来大量别人不要的废旧物资。

这些在别人那儿没人要的“洋垃圾”,到了中国却成了香饽饽。一来能缓解原料短缺,二来咱们当时人工便宜,处理成本比发达国家低太多。

广东贵屿镇就是靠拆解电子垃圾“发家”的——全镇十个人里有九个干这行,年产值冲到50亿都不成问题。可表面风光背后,却是河水像墨汁一样黑,土地被毒物渗透,污染得让人心痛!

当地河流底泥里的镉含量最高超标 223 倍,铜超标 29.7 倍,农田里长出来的庄稼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根本没法吃,村民喝的水常年是褐色的,后来只能靠消防车从外地拉水喝。

当大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贵屿已深陷污染困境。当初靠收废品挣的那点儿钱,现在连治理污染的零头都不够,简直是杯水车薪。

像张军这样在汕尾工作十几年的回收工人,每天面对成堆的废弃物,呼吸着刺鼻的气味,工作结束时常常头疼、胸闷。

这可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而是成千上万工人们的日常——他们正用自己的健康,默默替全球的垃圾污染“买单”。

说起稀土,真是又骄傲又心疼。骄傲的是,江西赣州是名副其实的“稀土之王”;心疼的是,这么多年开采下来,山光了、水黄了,环境欠了一屁股债。

开采一吨稀土,治理成本远高于出口利润。

那些年,中国把稀土当成普通商品卖,却换来一地鸡毛。

最憋屈的是,全球80%的稀土都是咱们供的,但利润大头全被西方那些精加工企业赚走了,咱们就赚了点辛苦钱。

中国治理污染可是真金白银在砸钱,贵屿镇搞电子垃圾清理,前后花了一百多个亿;赣州为了修复稀土矿山的生态,每年光种树固土就得投入十几亿。

这些环境代价和治理成本,西方那些人可是装聋作哑,一个字都不会提。

你再看看美国,自己家里明明有稀土矿,却嫌开采成本高、环保要求严,干脆把本土的稀土分离厂都给关了。他们就打着一直从中国买便宜货的算盘,现在咱们供应一收紧,他们立马跳出来甩锅指责。

温铁军教授直接用一句话扯下了他们的“遮羞布”。

戳破“全球潜规则”,争做环保标兵

中国的禁令一出,美国、日本和欧盟全都傻眼了,损失那叫一个惨重,简直是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美国废品回收行业规模直接缩水了四成;日本多个港口被垃圾堆得满满当当,乱成一团;欧盟更惨,环保预算被迫翻了一番。

他们抱怨中国违反规则,却忘了《巴塞尔公约》早已禁止危险废物跨境转移,中国的做法完全合法合理。

稀土禁令一出,全球高科技产业直接乱了阵脚。

美国企业急着找澳大利亚、加拿大当备胎,结果成本直接翻了三倍多,贵得吓人。

日本那边呢,试图从电子垃圾里提取稀土,可惜效率太低,根本不划算。欧盟还想靠外交手段“求情”,但中国这次态度强硬,根本没商量余地。

眼看软的不行,这帮人就开始来硬的了。

他们联合起来对中国各种施压,甚至在WTO会议上直接“告状”,胡说中国的政策“违背世贸规则”。

还有些国家更可笑,居然打起了“环保牌”,说稀土出口少了会影响全球环保进程。

但这些声音,早已被温铁军一句话顶了回去——“中国的资源怎么用,是中国自己的事。”

说到底,这股底气来自于中国越来越强的自信。咱们早就不是那个只能靠卖点矿石、原材料来换钱的“穷小子”了。

如今,中国的钢铁产量稳稳占据世界第一把交椅,而且不仅能量产,质量更是杠杠的——造航母甲板、高铁车身的高端特种钢都不在话下。

在九月三日,抗战胜利日阅兵中,受阅的40多种新型武器装备,其80%的核心特种钢材均由东北特钢集团提供。

中国的塑料回收体系也越来越规范,稀土技术更是不断突破天花板,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普遍提高了。

前段时间上海的稀土博览会上,咱们国内企业秀出的新技术、新成果,就让到场的国际代表们眼前一亮,直呼“想不到”。

以前中国就是个“原材料批发商”,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技术流玩家”。那些以前只会跟咱们买原料的国家,看到我们的技术升级后,除了目瞪口呆就是哑口无言。

在这场风波里,温铁军教授频频发声,不是为了跟人吵架,就是要说清一个理:中国不是要卡谁的脖子,而是要保护自己的发展权。

这些年来,我们为了全球供应链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现在是时候给子孙后代留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了。

赣州的矿区已经开始披上绿装,贵屿镇关停了大量污染小作坊,建起了现代化环保处理厂。现在的空气变清新了,绿水青山终于不再只是墙上的标语了。

结语

想当年,咱们为了那点资源和订单,不得不低头接收洋垃圾;而现在,我们终于能挺直腰杆说“不”,因为我们有了选择的底气和实力。

正如温铁军教授所强调的,这不仅是简单回应,更是主权宣告:中国拥有对自身资源的完全处置权。

中国的资源怎么用,中国的环境怎么保护,中国的未来走向哪里——这些,都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决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今日钢铁】【中国日报网】【观察者网】【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铁军   禁令   中国   损失   稀土   美国   成本   垃圾   日本   全球   赣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