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光伏行业突然被一则谣言搅得天翻地覆。

网传晶澳科技董秘在策略会上透露,行业酝酿的硅料收储一事 “黄了”,硅料和组件联盟方案也被否决。
这则消息直接引发光伏板块集体跳水,多只龙头股单日暴跌超 6%,但就在市场恐慌之际,晶澳科技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接连下场辟谣,一场 “谣言与反内卷” 的博弈正式展开。
11 月 12 日当天,这则毫无根据的传闻在资本市场快速发酵。
截至收盘,Wind 光伏指数直接下跌 2.73%,整个板块一片绿油油。
个股方面,阿特斯跌幅最狠,单日大跌 14.33%,几乎被按在跌停板上摩擦。

隆基绿能、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亿晶光电等一批龙头股,跌幅都超过了 7%,晶澳科技自己也没能幸免,股价下跌 6.84%。
天合光能、爱旭股份、锦浪科技等企业,跌幅同样超过 6%,投资者一天之内损失惨重。
要知道,这则谣言击中的是光伏行业的 “命门”—— 大家对反内卷政策的期待。
自去年下半年起,行业就一直在推进反内卷,收储平台更是被视为终结低价竞争的关键,谣言直接戳破了市场的希望。
面对愈演愈烈的谣言,晶澳科技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公司对界面新闻明确表示,始终坚定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相关政策的落地,也真诚期待收储平台能顺利建立。
不过晶澳也坦言,收储平台的落地需要各方协同,得克服不少现实挑战。
到了 11 月 12 日晚间,晶澳科技干脆发布正式澄清公告,直接否认了传闻的真实性。
公告明确指出,公司董事会秘书从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论,相关内容都是网络谣传,严重误导了公众认知。
晶澳科技强调,这些不实言论损害了公司和行业的声誉,公司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这一表态直接击碎了谣言的核心,也让市场看到了企业的强硬态度。
就在晶澳回应的同时,行业协会也迅速加入辟谣阵营。
11 月 12 日下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大家不要信谣传谣。

刘译阳提到,9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明确指出要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他坚信在中央的指导支持和行业企业的配合下,反内卷工作一定会成功,“光伏行业不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我们誓不罢休”。
刘译阳还直接喊话造谣者,不要低估政策决心,妄图通过造谣混水摸鱼、牟取不当利益,迟早是要还的。
紧接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官方声明,明确表示相关反内卷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网络流传的小道消息都是不实信息。
协会态度强硬地指出,会坚定维护行业利益,对于妄图通过造谣抹黑、恶意做空光伏行业牟利的恶劣行为,将斗争到底。
这场谣言风波,其实也暴露了光伏行业对反内卷的迫切期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光伏行业就从多维度推进反内卷,行业协会推出了明确成本红线、组织行业自律等一系列举措。
关于硅料收储、成立平台公司的消息,从今年 5 月开始逐渐发酵。
6 月的 SNEC 光伏展会上,协鑫科技联席 CEO 兰天石就详细阐述了收储计划:头部硅料企业打算通过 “出资 + 债务” 的模式,成立专门公司收购其余硅料产能,实现产能出清。

兰天石当时就透露,这个计划需要数百亿元资金,还得得到基金和 LP 的支持,同时要向主管部门汇报。
之后业内时不时就传出相关会议的消息,但大多真假难辨。
直到 10 月 28 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明确表示,17 家硅料企业已基本同意搭建联合体,预计 2025 年内完成。
10 月 31 日,还有业内流传的合照显示,多位硅料企业高管和行业协会人士在上海召开了相关会议。
不过除了协鑫集团,其他企业大多只是侧面支持反内卷,很少正面回应收储事宜。
主要原因还是信息不透明,目前没有任何企业或协会正式披露过收储具体方案。
而且在利益拉扯下,收储落地还有不少阻力,比如收购产能的价格、投资主体的利益分配等,短期内都难以定夺。
好在反内卷的呼声下,产业链价格已经出现回升。
多晶硅价格从上半年最低 3 万元 / 吨,涨到了现在的约 5 万元 / 吨,涨幅超六成。
G12 硅片价格在三季度涨幅约三成,有硅片企业透露,三季度单瓦净利环比上升超四成。
协鑫科技、大全能源、弘元绿能、双良节能等上游企业,三季度都实现了盈利,环比改善明显。
但要实现真正的价格上涨,光伏行业还得彻底改变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才是反内卷的核心所在。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