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重型火箭首飞,太空商业化时代到来了吗?

在2025年3月7日的星舰发射任务中,星舰飞船(上面级)在大西洋上空经历了“快速且非计划”解体,高度大约为150公里,最终坠入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星舰的助推器则返回发射场。

现在,又一匹黑马出现了,也借鉴了助推器回收的思路,有着相似的技术路线,这就是蓝色起源公司研发的“新格伦”重型火箭。在1月份的发射中,“新格伦”火箭完成首飞,航天界认为,这次发射被认为是蓝色起源与马斯克的SpaceX展开全面竞争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太空商业化时代的竞争趋势已非常显著。

“新格伦”火箭特殊的发射架十分抢眼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蓝色起源旗下的另一款火箭“新谢泼德”已经开始商业运营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值得注意的是,蓝色起源公司的创始人是杰夫·贝佐斯,他也是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从互联网转战商业火箭领域,可见商业火箭的市场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也是马斯克的竞争对手之一。近两年,贝佐斯在商业太空领域竞争中获利:蓝色起源公司旗下的“新谢泼德”(New Shepard)商业火箭已经开始收取门票,每个座位售价125万美元,乘客可体验短时间的失重和在约100公里的高度俯视地球,迄今获利上千万美元。

“新格伦”火箭的特点

名不见经传的“新格伦”火箭在设计上也是一款以“可重复使用”为目标的运载火箭,其助推器的回收方式与SpaceX的猎鹰火箭相似,具体过程是:“新格伦”火箭的助推器在与第二级分离后,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大西洋的一艘驳船上。但是在这次发射中,“新格伦”火箭的助推器却丢失信号,原计划的软着陆以失败告终。

“新格伦”火箭设计了尺寸较大的“边条”和“小翼”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在火箭家族中,“新格伦”火箭的定位与猎鹰火箭的升级版“猎鹰重型”相当,可以认为两者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且都使用了第一级软着陆回收设计,也同样使用着陆腿支撑的方式降落在海上驳船上,具有可比性。为了便于在下降过程中调整姿态,“新格伦”火箭还增加了尺寸较大的“边条”和“小翼”,用于控制降落时的姿态。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则使用气动格栅技术,以控制降落时的姿态。

“新格伦”火箭的着陆支架

(图片来源:etsy.com)

猎鹰火箭的着陆支架

(图片来源:SpaceX)

从尺寸上看,猎鹰重型火箭的高度为70米,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60吨左右(助推器回收与不回收的运载能力有差异);“新格伦”火箭高度为98米,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45吨。为什么“新格伦”火箭个头更高,但是运载能力会相对低一些呢?

主要是因为猎鹰重型火箭的“底盘”比较有力,由三个助推器并联,一共27台梅林 1D(Merlin 1D)火箭发动机,每台海平面推力约为845千牛。而“新格伦”火箭的第一级是由7台BE-4发动机并联,每台发动机海平面推力为2400千牛。

由此看出,BE-4发动机虽然单台推力表现比梅林 1D更强大,但是猎鹰重型火箭却有27台之多,“新格伦”火箭7米的超大直径也只能容纳下7台发动机。猎鹰重型火箭的单个助推器则安装了9台体积偏小一些的梅林 1D发动机,通过并联助推器来实现推力增加。

从两者的设计路线可以看出,猎鹰重型火箭通过并联助推器,安装更多体积相对偏小的发动机来提升运载能力,而“新格伦”火箭则是通过提高单台发动机的尺寸,实现增大推力。设计上的差异性会导致“新格伦”火箭第一级发动机数量只有7台,猎鹰重型算上左右两个助推器后却有27台之多,这也引来了当初外界对猎鹰重型提出的质疑:如何确保27台发动机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新格伦”火箭则避免了面对这个质疑,将第一级发动机数量减少到7台,相比于控制27台发动机,显然确保7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的概率会更大一些,或者说会相对更有把握一些。

“新格伦”火箭第一级安装7台BE-4发动机

(图片来源:spaceflight)

猎鹰重型第一级由27台发动机组成

(图片来源:SpaceX)

从商业运力角度看,SpaceX有猎鹰火箭和猎鹰重型两款产品,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分别约为22吨和60吨,“新格伦”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45吨,刚好避开了这两个数值,取中间值。这说明“新格伦”火箭的出现,对SpaceX的产品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能锁住需要22吨至45吨运力区间的客户,还能向下兼容,对猎鹰9号固有的市场形成冲击。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火箭运力出现了进一步细分,以抢占市场

液氧甲烷发动机是核心

研发火箭与航空器有着相似的路线——发动机先行,有了动力系统做支撑,后续研发相应的型号才有保障。

蓝色起源公司研发“新格伦”火箭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但起步要晚于猎鹰火箭。“新格伦”火箭所使用的BE-4发动机研发可追溯到2011年左右,这款发动机在2014年还被赋予了另一个目的,即取代从俄罗斯进口的RD-180火箭发动机,当时“联合发射联盟”(ULA)介入并选择BE-4发动机作为“火神半人马座”火箭的动力系统。BE-4发动机的特点是使用液氧甲烷作为燃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绿色推进剂,甲烷燃烧效率高、成本可控,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新格伦”火箭所使用的BE-4发动机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相比于煤油等碳氢化合物燃料,后者会形成大量的副产物,多次重复使用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内部的管路堵塞,液化的甲烷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同时,液化甲烷所需的燃料箱尺寸更小,比煤油燃料更有优势。此外,液化甲烷不易蒸发,安全性更高,适合长期在太空环境中储存,当然也适合长时间深空飞行使用。

液化甲烷还有一个特点,储存温度与液氧比较接近,某些相似的物理性质意味着推进剂阀门、罐体等设备和制造可以实现标准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可重复使用火箭之所以成为当前航天界的热门,一方面是进入轨道需要降低成本,重复使用的发射单价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则是长时间深空飞行也需要可重复使用的甲烷发动机

“新格伦”火箭正式研发时间在2016年对外宣布,确定了第一级携带7台BE-4发动机软着陆回收的方案。当时,SpaceX的猎鹰火箭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回收,从技术角度讲,猎鹰火箭已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从长远看,软着陆回收设计还有一个目的:这种方法适合在地外天体上登陆,比如登陆月球或者火星,只需要寻找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就可以实施软着陆,该方法甚至可能推广到登陆其他岩质天体。

软着陆回收方法远期看也适合在地外天体上登陆

(图片来源:Astronomy magazine)

从运载能力方面看,“新格伦”火箭的数据要强于当时的猎鹰火箭。到了2018年,商业火箭竞争开始更加激烈,SpaceX推出了三个助推器并联的猎鹰重型,大幅度提升了运载能力。即便如此,“新格伦”火箭所定位的低地球轨道45吨运载能力,仍然很有吸引力,错开了猎鹰火箭和猎鹰重型火箭的运力区间。

“新格伦”火箭第二级回收难度较大

“新格伦”火箭定位为可重复使用火箭,设计人员便打算将成本降低到极致:第一级和第二级计划全部回收使用。目前“新格伦”火箭只能回收第一级,即7台BE-4发动机,着陆方案与猎鹰火箭相似,都是利用发动机反推的方式降落在驳船上。这艘驳船的名称叫LPV-1或者是杰奎琳(Jacklyn)号,杰奎琳是贝佐斯母亲的名字。这一点与猎鹰火箭所使用的着陆驳船命名有些不同,马斯克以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名称为回收助推器的驳船命名。

蓝色起源公司对于发射成本控制表现出更高的要求,仅仅回收第一级的7台发动机显然不够,从2021年开始,该公司宣布着手对火箭的第二级收回方案进行研究。第二级安装了两台昂贵的BE-3U发动机,如果能回收,那么发射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目前猎鹰系列火箭还无法实现第二级的回收。

用于回收“新格伦”火箭第一级的杰奎琳号驳船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用于回收猎鹰火箭第一级的驳船

(图片来源:SpaceX)

第二级回收有多个难点,为此,蓝色起源启动了“贾维斯计划”,目的是开发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第二级,但这个计划面临巨大的挑战。SpaceX的策略是转入星舰火箭的研发,让星舰返回地面,助推器则用筷子回收装置夹住。

对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而言,第二级推进器回收的难度主要体现在:

第一,着陆方案无法确定。火箭第二级工作高度超出地球大气层,这意味着回收需要重新再入大气层。目前提出过的着陆方案包括安装类似航天飞机的机翼,通过滑翔的方式返回,还包括垂直着陆、降落伞等方案,由于不同方案所面对的问题不同,到目前为止都还未确定。

第二,着陆发动机可能需要更换。火箭第二级发动机主要工作环境是真空,如果返回地面,可能需要增加一种能够在稠密大气环境中工作的发动机,动力系统新增发动机又会导致运载能力下降。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搭载不同的燃料,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第三,再入大气层需要安装隔热装置,也会导致发射质量增加,运载能力降低。

第四,燃料箱需要特别定制。“新格伦”火箭第二级如果要实现多次重复使用,燃料箱就要承受多次发射和再入大气层的工作环境。星舰之所以选择不锈钢作为材料,一方面是因为不锈钢可耐高温,另一方面是因为不锈钢的价格更便宜,但缺点是不锈钢重量是复合材料的数倍以上。

“新格伦”火箭第二级发动机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对太空商业化的影响

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这次完成首次发射,无疑加剧了商业太空发射领域的竞争。蓝色起源公司的策略是“两手抓”:一只手抓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另一只手抓商业火箭发射,开始与SpaceX展开全面竞争。

在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方面,由于SpaceX没有相关的竞品,蓝色起源公司基本处于垄断的局面,可以认为在这个方面贝佐斯是全面超越了马斯克,这也是太空商业化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蓝色起源研发了“新谢泼德”号火箭,这是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小”火箭,携带一个载人舱,可容纳4至6名乘客。火箭将载人舱送到100公里左右的高度,让乘客体验一段时间的失重后落回地面,火箭本身则通过软着陆的方式返回。蓝色起源以每个座位125万美元出售,从2021年首次载人飞行至今,已经完成了近10次载人飞行,还有多次NASA的无人微重力研究任务,获得了上亿美元的收入。

“新格伦”火箭则是蓝色起源公司的另一只手,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达到45吨,可以胜任许多发射任务,与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形成竞争关系。

蓝色起源旗下的“新谢泼德”火箭已经开始商业运营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接下来,亚马逊将使用“新格伦”火箭发射互联网卫星星座,以及建立商业空间站,参与NASA的空间发射任务,甚至还有可能加入阿尔忒弥斯计划。根据蓝色起源的运营策略,该公司不仅打造适合普通人的太空失重体验项目,还开发发射航天器的重型火箭,同时在这两个方向布局说明太空商业化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大规模开发太空,就需要比以往更严格地降低入轨成本。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款可重复使用火箭正处于研发之中,竞争也会趋于激烈,尤其是在亚轨道失重体验方面,门票单价相对较低,有较大的获利空间,是太空商业化竞争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甲烷发动机专为未来太空运输而设计》

2.《甲烷发动机改善太空旅行》

3.蓝色起源“贾维斯计划”测试罐的首批图像

4.猎鹰9号的第二级火箭降落到地球有多困难

5.维基:新格伦火箭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川陀太空(科普创作者)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科技   太空   火箭   时代   猎鹰   发动机   助推器   起源   蓝色   甲烷   软着陆   来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