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不听话?每天早上送他上学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放学后总是想和同学在外面玩儿而不回家吃饭,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重复上演,最后的结果通常都是:父母大吼大叫,变得异常暴躁;孩子委屈掉泪,甚至记恨父母。
事实上,期待用说教、打骂、威胁、警告、贿赂等方法让孩子变得听话,根本无济于事。任何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的沟通方式都是失败的。或许孩子在你的压迫下会变得看起来很听话,但这并不是长期而有效的管教方式,也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其实,除了吼叫,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只要我们能做出一些积极而有效的改变,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同孩子的感受,富有同理心,并用尊重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孩子自然会平静、主动地与我们合作。
沟通是一种信息的交互,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张嘴说话那么简单,所以,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朵朵上幼儿园大班,在这个天真活泼的年纪,朵朵看起来与其他小朋友的聒噪大不相同,有点儿过于安静了。朵朵妈妈很想跟朵朵谈谈心,每次在接朵朵放学回家的路上,朵朵妈妈都试着寻找话题,问朵朵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是朵朵总是沉默不语,假如多问几句,她就有可能大发脾气,或者干脆抹眼泪。
这个年纪的孩子,不都是叽叽喳喳地在妈妈耳边说个不停吗?朵朵妈妈开始有点儿担心朵朵的状况,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朵朵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一天,当朵朵妈妈再次询问朵朵为什么不说话的时候,朵朵生气地大声喊道:“平时我跟您说话的时候,您总是说听着呢,但是眼睛却没有离开过手机,手机的声音那么大,您怎么能听见我说什么,您根本就没有认真听我说话,我说了有什么用?”
朵朵妈妈刚想为自己辩解,但又觉得朵朵说的没错,她无力反驳。
朵朵妈妈想要认真地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朵朵表现出明显的厌烦情绪,甚至干脆关闭心门,究其原因就在于朵朵妈妈长时间对朵朵的敷衍和忽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生活中很难轻易打动大人,却令很多孩子兴奋不已的东西,在大人看来就很幼稚。所以,当孩子跟我们分享他的趣事时,我们很难认真专注地去倾听,更别说去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了。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的敷衍,而是你能够暂时放下手中的事,看着他的眼睛,心无旁骛地去倾听他的话语。这样的倾听,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鼓励。
“听到”和“倾听”看似一样,其实它们有很大的区别。“听到”只表示孩子的话语在你的耳朵里转了一个圈儿,而“倾听”不但是入了耳,更是入了心。
或许你正在看书,打扫房间,或者是追剧……不管你在做什么,请暂时停下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地听他想说什么。只要我们认真地倾听了,即使我们的沟通技巧稍微欠缺,也能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虽然孩子所说的事在我们看来也许有些幼稚,但是请闭上我们的嘴巴,把说话的权利留给孩子,把自己当作一个容器,不管孩子说的是什么,都毫无保留地放进去,不要急着打断他,也不要表现出缺乏兴趣。只有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才会感觉被尊重,他才愿意更多地向你倾诉。
我们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认真地听他说话,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回应,可以重复孩子的话,也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此,孩子才愿意主动跟我们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倾听的技巧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你的态度。我们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语气平稳,态度温和,用慈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你对孩子所说的话是否感兴趣,你是不是在认真地听,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