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突然变卦, 否认与中国合作加工稀土,中美欧谁被将了一军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0月6日,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突然发声,公开否认正在与中国洽谈稀土加工合作。这个声明来得很突然,语气也很坚定,一时间引发外界一片猜测:明明双方有过多轮接触,怎么突然变脸?

熟悉马来西亚政商逻辑的人都明白,这不是简单的否认,而是一招布局,是在地缘博弈中放出的一颗“烟雾弹”。

马来西亚不是稀土产业的新手。地下埋着超过1.6亿吨稀土相关矿藏,这在全球都算得上是一块肥肉。过去这些年,它靠出口原矿换外汇,赚的是最少的利润,出的是最多的资源。

稀土矿藏资源

但眼看着中国不仅掌握稀土分离技术,还把磁材、电机、终端产品一步步垒出完整产业链,甚至连澳大利亚的Lynas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都绕不开中国的市场和标准,马来西亚坐不住了。

卖矿石的生意,注定上不了牌桌。想要参与全球博弈,必须做“链主”,掌握稀土从地里到设备的全部话语权。

稀土分离技术

所以,2023年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一个不小的政策——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稀土原料。这条禁令不是为了环保,也不是突然觉醒的资源保护意识,而是逼着外资留下来,把工厂建在本地,把加工环节带进来,把高附加值的利润留在国内。

政府甚至明确了每半年就要评估一次执行效果,确保政策不变形、不走样。

马来西亚政府办公室

这步棋看似强硬,其实是筹码。在资源出口受限的背景下,外资要想继续拿原料,只能配合马来西亚的规矩。马来西亚的算盘打得响:资源在我手上,你要技术我要钱,双方各取所需,我还能在美中欧之间多腾点空间。

但要真正建成稀土全产业链,说得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首先是技术难关。稀土分离不是淘米洗菜,这是一门精细化工活儿,搞不好就会留下污染。Lynas就是前车之鉴,多年被骂“放射垃圾厂”,环保、审批一堆麻烦,马来西亚不想再来一次。

放射性垃圾

其次是钱的问题。搞一个现代化提炼厂,少说也得几亿马币,还不算后期的磁材加工设备、技术研发、配套产业链支持。靠马来西亚政府那点预算,根本不够。

所以他们只能一边喊自主,一边撒网找投资,既想从中国手里拿技术,又不敢太贴得太近,怕被美国说成“背叛盟友”。

更何况,西方这几年拼命推进“友岸外包”,谁跟中国走得近,谁就可能失去美国和欧洲的市场订单、资金支持甚至政治关系。

美推行友岸外包反市场经济反全球化

这就出现了马来西亚“嘴上否认,心里盘算”的真实写照。一方面,马来西亚政府强调不会把稀土出口权交给任何一个国家,谁来投资都得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话既说给中国听,也是说给美国听。让大家都知道,马来西亚不选边站,不做附庸。

但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确实和中国有过接触。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一家大型国企正在与马来西亚主权基金Khazanah Nasional探讨合作建厂的可能性。

马来西亚稀土冶炼厂

初步意向是中国出技术和设备,马方提供土地与资金,双方合资运作,技术转移由马方控股的国有机构接收,确保核心技术“只落在国家手里”。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方面愿意开放部分技术标准和设计模型,还提出在马来西亚建立面向东盟市场的区域稀土产品出口基地。这对于马来西亚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突破口。有了中国这根技术藤,他们就能快速完成从矿石出口国到中高端加工国的升级

东盟成员国

但问题又回来了,一旦和中国绑得太紧,美国那边肯定不满意。他们已经在警告东南亚国家,不要在关键矿产问题上轻易妥协。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次10月6日的“否认声明”。明面上把中国推开,其实是把美国稳住,避免压力太早落下来。

这种模糊战略,既是现实考量,也是马来西亚的一贯风格。左右逢源,才是小国生存之道。在这场全球稀土大战里,马来西亚不是资源最强的国家,却是卡位最巧的国家。

它既有资源,又地处中国、印度、东南亚交界,一旦真能建出产业链,完全可以做区域枢纽,把中国供应链、东盟市场、美欧需求都串起来。

当然,除了博弈,还有执行问题。马来西亚目前的挑战依旧不小。除了技术、资金以外,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也是实打实的短板。稀土从勘探、提炼到产品研发,涉及多个专业。马来西亚本土人才储备有限,教育体系也无法短期培养出大批工程师。

我国稀土开采工程师

这意味着,即使工厂建起来了,没有足够懂行的人操作和维护,依旧是空壳。所以从现在起,马来西亚必须同步推进教育合作、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不然产业链到最后还是拼装出来的“样子货”,根基不稳。

整个过程看下来,马来西亚这次的“变卦”其实并不是回避合作,而是希望将合作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它想要的是可控、可持续的链条,不是依附性的“代工厂”模式。

中方的态度也很清楚,可以合作,但核心技术不能轻易输出;可以参与,但模式要讲规则。这样一来,双方就进入了谈判阶段,互相试探,慢慢靠拢。

美国和欧洲此刻的心态复杂。他们既不希望中国再扩张稀土影响力,也不愿意马来西亚独立发展。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给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所以,如果从全球格局来看,马来西亚这一次的否认,其实并非真的拒绝,而是一次节奏控制,一次主动示弱后的反手进攻。它不是放弃与中国的合作,而是以“否认”的方式,让合作变得更稳、更强、更有弹性。

参考资料:

《马来西亚将禁止稀土出口,分析人士:可能对中企潜在投资有负面影响》2023年09月13日 来源:环球时报

《国际观察:假重塑 真维霸 美国“友岸外包”可以休矣》2022年08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中美   马来西亚   稀土   中国   加工   美国   技术   东盟   产业链   资源   外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