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文物保护领域代表围绕“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文明”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会上,敦煌研究院文物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在回答新黄河记者提问时表示,自己一直深耕在旅游开放和文化弘扬工作的一线,在常规做好日常的旅游接待服务之外,也在不断探索敦煌文化弘扬的路径。包括积极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活动,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开办展览,结合敦煌石窟中多民族交流交往的内容,开展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项目等。
宋淑霞来自敦煌研究院,主要从事敦煌文化弘扬工作。20余年来,她往来奔走于莫高窟735个洞窟之间,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讲述戈壁特色的敦煌文化,帮助他们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她提到,樊锦诗曾经说:“讲解员的素养决定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这句话这些年正如明灯一样一直指引着她在文化弘扬的岗位上不断地探索和前行。宋淑霞说:“可以说每一次讲解于我而言,不仅仅是讲述敦煌文化,更是架起了现代和古代文明之间对话的桥梁。”
作为一个基层的文化弘扬工作者,宋淑霞的工作不仅仅是讲述敦煌文化,其实更多的是挖掘它背后的故事,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她在莫高窟文化的影响下,在一代代莫高人的精神感召下,已经成长为新一代莫高人。
现场,新黄河记者提问,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请问宋淑霞研究员,您一直深耕博物馆社会公众教育工作,请问您是如何向公众传达敦煌文化的?
宋淑霞介绍,自己这些年来一直深耕在旅游开放和文化弘扬工作的一线,在常规做好日常的旅游接待服务之外,这些年自己和团队也在不断探索敦煌文化弘扬的路径。一方面,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公众教育活动,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尤其是常态化开展敦煌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她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孩子抓起,所以利用学校的社团课,致力于打造学校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同时,她和团队研发了十几节敦煌文化课程,常态化在敦煌,甚至通过线上,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敦煌文化教育课。
另外,在授课之后让孩子们系统了解敦煌文化,还会开展一些实地实践活动,比如说,举办了“世界遗产与青少年”,还有“莫高窟小小讲解员”这样的活动。通过选拔,会邀请这些小小讲解员们在暑期或者是节假日来到莫高窟,为广大的游客志愿讲解。在这样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践行保护的意志,其实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孩子们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逐渐培育了爱家乡、爱祖国、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并且自觉成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继承者。
除此之外,宋淑霞还谈到,因为敦煌是不可移动文物,除了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开办一些展览,在全国或者是全世界范围内举办一些展览之外,还打破了地理限制,举办了“我在不同的地方说敦煌”的活动,比如“我在上海说敦煌”“我在绵阳说敦煌”,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从2019年到2021年,受众就超过十万人次,这个是在线下活动。通过线上,利用多媒体平台也推出了很多敦煌文化项目,比如说像一些音频节目,《神奇敦煌开讲啦》《出发啦敦煌》《壁画中的古诗词》《“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还组织讲解员拍摄了40集中英文敦煌文化短视频,上线仅仅一个月点击量就破1.3亿人次。
另外,还结合敦煌石窟当中多民族交流交往的内容,开展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项目,通过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打造民族专题游览线路,以及各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说,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构建多元一体弘扬体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敦煌不再是束之高阁、沉寂千年的文物,而是能够让大家参与或者能够更好贴近大众的文化体验。”
宋淑霞表示,在未来,自己和团队会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敦煌文化的弘扬路径,践行莫高精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李运恒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