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是非好坏,天会不会评判不知道,但做了不好的事,终归要付出代价!
而“天若欲其亡,必先欲其狂”这句话更是说的很对,网红主播为了金钱太过猖狂,早晚要凉的。
01
小影夫妇账号被封禁,偷税被罚597万!
上周在《900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被粉丝举报偷税,罚款597万!到底还有多少网红没有依法纳税?》这篇文章里曾报道,抖音粉丝近千万的网红小影夫妇因偷税被罚一事。
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来看,实在是大快人心!一是这对网红夫妻面对自己的偷税行为过于猖狂,二是被罚全因网友举报,正义虽迟但到。

说起小影夫妇,和其他网红夫妻类似,妻子是人设里的红花,而丈夫则更像绿叶。
两人疫情期间通过日常生活和直播带货吸引大量粉丝,是夫妻网红成功的典型案例。
然而这对夫妻在金钱的诱惑下,并没有好好珍惜的羽翼,反而产生了偷税的行为。
10月21日,实名举报人樊女士向华商报大风新闻曝料,她与其他22名举报人已拿到税务部门出具的查处结果告知书,有900多万粉丝的网红小影夫妇所有公司等13个纳税人,因偷逃税被广东佛山市税务局稽查局查处,合计追缴税费17824796.59元,罚款5973287.46元。
看到追缴税费上千万,罚款高达近600万的数字,笔者真是惊呆了!
都说网红赚钱,可谁又能想象到网友那么赚钱。一对千万粉丝的夫妻网红,仅仅偷税涉及的金额就如此巨大,一年能赚多少钱,还是留给网友们想象吧。

比这更离谱的是,小影夫妇偷税行为败露的原因,还有事发后的抽象言行。
樊女士之所以会举报,原因很简单。2022年,她在小影夫妇的直播间买过底裤、牛仔裤、面膜、藕粉等商品。
可当她要求对方开发票时,小影夫妇却以各种理由拒开,最后没办法才给补开了免税发票,所以樊女士感觉他们税务上有问题。
事实证明,樊女士的直觉是对的。
购物时要求开发票是以此作为法定凭证,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税收公平并监督市场秩序的行为。而小影夫妇不愿意开发发票,其中必有猫腻。
于是樊女士在2022年便联合其他20多位消费者举报小影夫妇13个户涉及偷税,这一晃就是三年。

在这期间,小影夫妇为了逃避监管,不仅把以前的一些店铺注销了,还用家人朋友的名义又注册了好多个,为了继续卖货一直在换店铺。
虽然这么说不好,但如果小影夫妇面对消费者开发票的诉求时能老老实实开票,也许偷税行为至今可能都不会败露。这更应验了“天若欲其亡,必先欲其狂”这个道理。
然而小影夫妇的猖狂,不仅体现在频繁更换店铺上,面对举报人的质疑,他们的言论令人瞠目结舌。
“就没有哪个网红的税务是规范的,少在这儿夸大其词,还要封我的号,你算老几啊!”
“没有任何影响,你(要)封我好多年了,我还播着呢。”
是的,大家没听错,这段话正出自小影夫妇之口,他们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了法,更是觉得这么做天经地义。
在他们眼里,偷税行为就像过马路,人多了就可以过,管它什么红灯绿灯。
这说明整个直播电商和网红经济领域,为了追逐利益,偷漏税、虚假宣传等劣迹早已司空见惯。
而当整个行业这种风气蔓延时,更多的网红主播便会跟着效仿,“我不骗,别人也会骗”、“我不偷税,别人夜也会偷”的心态下,错误的行为反倒成了一种“理性”的选择。

然而这一次,随着监管部门的重罚,小影夫妇是彻底凉凉了。今天笔者打开其账号主页发现,目前已显示:“该用户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已被禁言”。
02
网红经济的逻辑已经改变
导致小影夫妇走上偷税道路且如此猖狂的原因,除了利益驱使和行业风气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些劣迹网红眼里,平台的监管是松散且滞后的。他们觉得即使偷税被罚,也未必会被封禁,所以才如此明目张胆。
必须承认,这种侥幸心态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网红主播因劣迹翻车塌房,除了他们自身成为热议焦点,大众最大的不满便是平台的不作为。
大众认为平台在监管上不作为、慢作为、选择性作为,没有尽到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义务,才是网红主播欲望肆意膨胀,铤而走险牟取暴利的主因。
关于这个问题,平台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许也有自己的苦衷。

比如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就曾多次谈起监管上的难度,认为打击虚假宣传、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违规行为不难,最难的是识别。
也许小影夫妇觉得,偷税大不了被罚,只要不被平台封禁,还能继续干赚回来。就算被封了,还可以换小号东山再起。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如意算盘算是打错了!
偷漏税这类违法行为的监管权在税务机关,平台并没有处罚的权力。
部分网红没被罚,可能是因为税务机关最终的处罚决定没有下达。一旦下达实锤,平台会立即做出处罚,最严重的可能会永久封禁;
而随着一个个网红主播翻车塌房,平台也不断意识到加强监管,维护网络清朗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平台的生态才能更健康更长久。
10月20日,微信公众号“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文《抖音电商持续治理虚假宣传保健功效,清退违规达人4.3万名,违规商家793家》,说明平台对网红主播的违规行为依然是零容忍。
而疯狂小杨哥、东北雨姐等塌房网红多次试探性复出后至今也没了下文。这更是说明整个网红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首先,监管环境和平台规则已全面收紧
中央网信办自2024年起持续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剑指“无底线博流量”等乱象,而小杨哥和东北雨姐更是作为虚假宣传的典型被市场监管总局公开点名。
平台方面也在不断升级治理措施,对争议热点当事人采取限制流量、暂停商业功能等措施,这使得劣迹网红难以再“趁热”变现;
其次,消费者的信任一旦破裂就难以修复
东北雨姐售卖假红薯粉条、小杨哥香港美诚月饼虚假宣传,辛巴夸大宣传食品功效,这些行为严重消耗了公众的信任。
与此同时,随着网民进一步觉醒,开始对网红主播祛魅,导致他们即使尝试复出,或是以“退网”为由规避监管风险,也会遭到大量网友的抵制;
最后,网红经济的竞争逻辑已经改变
行业正从过去依赖头部主播的“流量驱动”,转向更注重产品、服务和诚信的“价值驱动”。人带货模式也正在向货带人模式悄然转变。
平台也在有意识地将流量向店播和中小达人倾斜,这种情况下头部主播不再是与平台深度绑定的香饽饽。
总之,未来的直播电商和网红经济领域,真诚、专业和可靠的人设和产品服务,才是能够长久生存的基石。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