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泽东当选主席,却只有一人未投票,后来他还成为了叛徒!

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一天,毛主席以575票,成功当选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可记票人员数来数去,却发现少了一张票。

难道是有人忘记画票了么?可最后调查,竟然是有人故意没有投票给毛主席,而这人后来还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大叛徒!

此人究竟是谁?为何他故意不投票给毛主席,又是怎样成为了新中国的叛徒?

1949年9月30日,是新中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要选出,由谁来担任新政府第一任主席的。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所有代表心中的最佳人选,只有他能享受此项最高荣誉,只不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旧是要从几位候选人名单中,进行投票的。

576名代表到场之后,纷纷投出了自己的那一票,之后工作人员和监票人,便开始计票,结果让他们有些意外。

因为这中间有一人没有投票,所以毛主席只得了575票,当时大家都想以毛主席全票当选的方式,进行宣布。

可这情况他们无法擅自决定,于是便请示毛主席如何处理?毛主席自然是不在意的,称,每个代表们都有权选择或是不选择毛泽东。

即使是少一票也完全没关系的,就这样,毛主席以大方的态度,给工作人员们吃了一个定心丸。

但这件事,仍旧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遗憾。虽然此次投票是不记名式投票,但后来还是有人调查出来,没有给毛主席投票的这个人,就是张东荪。

这个张东荪又是何许人也呢?

在近代历史中,张东荪作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也是个有名的人物,若是他后来没有叛国的话,也是个响当当的存在。

张东荪是浙江钱塘县人,父亲还是晚晴官员,文学造诣颇深,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张东荪对儒学很是感兴趣。

同时,在晚清时期,出洋学习蔚然成风,而张东荪也受到影响,渴望学习研究西方的哲学问题,1904年,获得官派留学资格的张东荪,前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

在学习的同时,张东荪也看到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后来他渐渐对国内政局,开始关心了起来。

于是张东荪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政治学书籍,心中有了要用文人姿态“指点江山”的气魄。

7年后,张东荪学成回国后,还在太和殿,被宣统皇帝亲自面见过,那一次,他通过了殿试,成为了“末代进士”。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张东荪就跑到了南京,投奔了孙中山,开始了正式的从政生涯。

1949年,我国选举主席一职,谁知576名代表中,竟然有一人,没有将票投给毛主席,且这人后来还成为了新中国的叛徒,究竟发生了何事儿?

1912年,张东荪投奔孙中山之后,得到了重用,被安排在临时政府,担任内务府秘书,干了三个月的时间。

这期间,张东荪渐渐发现,他不适合做行政方面的工作,于是,当临时政府北迁之后,他就不再参与政府工作。

转而干起了创办报刊,发表政治文章,议论政治的工作,在政治理论上,为国家做贡献。起初,张东荪也是名噪一时的,他议论政治,非常活跃,且不管对方身份,只要跟他的政治见解有出入,就会被抨击。

比如袁世凯的专制和复辟,以及孙中山的“二次”革命等,张东荪受到西方思想影响颇深, 是想要打算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立宪共和政体的。

但最后却失败了,从那时起,张东荪就暂时告别了政治活动,开始转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运动,打算在思想界开辟一条新道路。

因此在1920年的时候,张东荪就早早跟共产党有了接触,只不过,那时对政治活动失去信心的张东荪,拒绝了陈独秀邀请他加入共产党的请求。

民国时期的张东荪,被称为是那个时代中国哲学界的巨匠,一方面他抵制着蒋介石政府,一党多政的独裁统治。

另一方面,他也反对跟自己思想不合的马克思主义,甚至,动不动就挺身而出,挑起所谓的哲学论战。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到,张东荪是一个在思想、为人处事上,容易走向极端的人。或许,在他看来这是特立独行,有性格。

可一旦走歪了,就容易酿成大祸。张东荪认为他既不站共产党,也不站国民党,他走得是“中间性政治路线”。

抗日战争期间,在燕京大学教书的张东荪,还曾被日本人给抓住过,想要拉拢他当汉奸,最终张东荪经受住了考验,但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让张东荪差一点想要自杀。

终于自由之后,张东荪更是坚定了想要让中国走和平民主道路的想法,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了第三方的立场,认为自己是不偏不倚的。

甚至蒋介石都曾被他的话给气得不行,张东荪最有利的武器,便是他的文章,后来蒋介石眼不见心不静,将张东荪所战斗的阵地民盟给解散了。

此举,则是彻底将张东荪给推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后来,张东荪的思想终于松动,调整了原先的政治思路,渐渐接受了“新民主主义”思想。

中共高层们对张东荪的到来,也很是欣喜,而张东荪也在北平的和平解放中,成为了一大功臣,为傅作义牵线搭桥。

让他以和平不失体面的方式投降,也让当时的北平城中的百姓,免受战火的动乱。这也是为何毛主席,曾当面对张东荪,极尽夸赞。

可对我党、对革命事业,作出贡献,被毛主席欣赏的张东荪,为何在建国前夕的投票选举中,没有将自己的那一票投给毛主席呢?有何用意?

新中国成立前夕,竟有一代表,故意没将票投给毛主席,且这人后来还成为了新中国的叛徒,他究竟有何居心?

1949年9月30日,周总理和张东荪等56人,被选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张东荪凭借那时的学识、资历、名声,以及在革命事业中,作出的贡献,一定能有着不同凡响的前程。

可谁知,张东荪当时认为自己太特殊了,先前,在西柏坡跟毛主席的会谈中,因他的“中间路线”太过于偏执了,完全就是严重的“亲美、恐苏”思想。

所以毛主席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可结果呢?张东荪非但没有改弦更张,反而更加的顽固。所以他在政协会议投票的时候,故意不投毛主席。

这也是为何,后来有了“张东荪叛国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交好,可张东荪,却认为中共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恐怕会引起美国的报复。

他每日都在担心,美国要是将战火给烧到中国来该怎么办呢?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跟美国对抗啊?

在这种心理的折磨下,张东荪在十分“努力”的行动着,1950年初,一个名叫王志奇的人,跟张东荪频繁接触了起来。

这个王志奇称他跟美国方面,是有联系渠道的,可以为张东荪转达意见,其实王志奇就是美国的特务,是故意接触张东荪来换取党内情报的。

张东荪也太过天真了,当从王志奇那里得知,美国正在计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非常焦虑,希望能凭自己的努力,跟美国投诚,让他们不要打中国。

后来, 张东荪直接将一份政协名单交给了王志奇,希望能以此来打通中美关系,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份资料的泄密,会被人利用。

当王志奇被捕之后,直接供述是张东荪给他泄露了国家机密,张东荪那时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但却坚定自己不是美国特务,更没有卖国。

他的初心是为了让国家免受战难的,还好当时王志奇在将资料送出去之前,就落网了,否则张东荪的“叛国行为”,那可是坐实了的。

后来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则是主动表明,指示张东荪将此事,当成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毛主席也是记着张东荪曾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

而张东荪从此跟政治便是彻底无缘了,他所谓的抱负,也化成了虚无。后来,张东荪在87岁那年离开了人世。

跌宕起伏的一生,令无数人为之唏嘘!

参考资料:

新湖南:1949年毛泽东当选主席时缺了一票

中国知网:1949年毛泽东当选主席时缺了一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历史   叛徒   主席   毛泽东   美国   政治   中国   北平   新中国   思想   代表   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